池上鄉的地理位置
池上鄉位於台東縣北部,南邊以嘉武溪與關山鎮接壤、北為花蓮縣富里鄉、東邊林東河鄉、西接海端鄉,總面積約為82.6854平方公里;池上鄉處於花東縱谷平原中南部,是由新武呂溪沖積扇、龍泉溪沖積扇、大坡溪沖積扇、錦園沖積扇、萬安溪沖積扇及富興河階共同組成,形成著名的池上平原,範圍北自龍泉溪、大坡溪起,南至卑南溪止,東西邊分別有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加上雨量充沛的氣候栽培出優良的池上米。
池上鄉的歷史發展
池上鄉的歷史發展可源自於清朝光緒年間,池上地區被稱為『新開園』,到了日據時代西元1926年,東線鐵路通車開啟池上鄉的正式發展開墾的歷史,日人看見原住民的聚落位在現今大陂池(原稱大陂)旁,便取住在大陂池之上的意思,將這裡稱為池上,隸屬於台東廳關山郡管轄,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光復後改設為台東縣池上鄉;池上鄉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從古至今居民主要以農業種植稻米為主,在氣候的影響下到米成為昔日進貢日本天皇的貢米,更在民國77年(西元1988年)獲得金米獎,成為全台灣品質最優良的稻米品種,也為池上鄉的農業經濟帶來新的契機。
池上米馳名全台
池上鄉是台東縣的重要農業區,隔著新武呂溪與關山接壤,海拔僅170公尺,因有水利之勝及適宜的自然環境,昔日即以生產良質的池上米馳名全台,也由於池上米遠近馳名的好名聲,在民間企業的贊助下於2002年6月9日成立的池上飯包博物館,記錄60年前池上飯包的歷史沿革,從民國29年時李約典夫婦在池上火車站月台叫賣蕃薯餅、34年李陳雲接棒以竹葉麻繩包四個飯糰和其他配料、到46年飯包成為木盒包裝,菜色陸陸續續的調整下,成為今日我們耳熟能詳的池上飯包,館內規劃歷史文化區、農田農具區、稻米文化區、池上飯包區和古早飯包區等等,讓民眾了解池上飯包所代表的深遠意義。
池上鄉旅遊
來到池上鄉旅遊除了品嚐產地直達的池上飯包以外,民眾尚可規劃前往池上牧野中心、池上蠶桑休閒農場、池上大坡池風景區、以及池上環圳自行車道等等池上著名的旅遊景點,池上旅遊不僅能品嘗美味的白米飯,更能體驗在池上悠閒的假日時光,體驗山林風情的絕美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