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小巨蛋簡介
臺北小巨蛋位於南京東路和敦化北路的交接口,是提升台北市健康形象和國際化的重要地標,耗資47.67億的總工程經費包括了建造地下2層地上5層,館內擁有許多遊憩資源和體育設施是國內首座多功能的體育館,成為一個大型的綜合商場,提供並銷售各式特色餐飲、商品等,讓體育館不只是體育館,而是一個可以供民眾休憩、消費的大型室內活動廣場。臺北小巨蛋的歷史發展
臺北小巨蛋前身-台北市立棒球場新建於1958年,一直都為台灣內部舉行大型國際比賽時的主要賽場,不只是因為設備較為完善,其台北市立棒球場周邊的交通也非常的四通八達,而在此舉行的球類賽事,包括了軟式少棒、三級硬式棒球、成棒、職棒等。台北市立棒球場使用的頻率相當高,但場內的建築設計並不是非常的理想、且考量設備老舊,時常會影響到球迷看球賽時的權益,遂於2000年12月起停用,但在2001年9月台北市遭到納莉風災的侵襲,將當時已停用的棒球場規劃為臨時的廢棄物儲存場與轉運處,直至清理完畢後拆除台北市立棒球場,於2005年改建啟用成為如今所稱的『臺北小巨蛋』。
臺北小巨蛋的主館、副館
臺北小巨蛋是一座擁有15,000席觀眾座位的多功能體育館,主館內之看台約可容納1萬5千名觀眾,具備遠、近、中等三種伸縮舞台呈現方式,共有7種座位形式變化,分為上層看台區3,980席、預鑄式看台6,059席、伸縮式看台2,516席、活動式看台1,814席、貴賓包廂區704席;小巨蛋主館B2為停車場、B1為多功能體育館,1樓設有商店街讓民眾購物、2樓為低層部座位區,3樓東西兩側分別有12間包廂、美食主題餐廳和高層部看台區,4樓東西兩側分別有12間包廂、5樓則為控制室和媒體播放區;台北小巨蛋體育館是台灣首座能提供於像籃球,網球,體操,跆拳道之世運相關活動的國際體育館,室內則有非常寬廣而舒適的活動空間,足以舉辦任何運動項目之比賽或練習以及各大型演唱會,是台北市另一個全新的運動、文化、娛樂和藝術聚集之地點。臺北小巨蛋副館的B2為汽車停車場、B1設有機車停車場、健身房、舞蹈教室和壁球場,1樓有美食街熟食廣場、2樓為冰上樂園滑冰世界、3樓是美食餐廳,4樓為機房、行政區和控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