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風情鐵路遊程-集集線


集集鐵路支線
集集鐵路支線建於日據時代大正10年(西元1921年),興建鐵路的用意為了日月潭水電工程施工材料的搬運。集集支線全長約30公里,橫跨二水、名間、集集、水里4個鄉鎮,沿著濁水溪畔行進,起終點之間的車站包括縱貫線上的二水,及支線上的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里和車埕,行駛時間約45分鐘,集集鐵路支線的觀光價值讓南投縣政府乾脆將這段鐵路命名為「南投觀光鐵道」。
這條觀光鐵道沿著濁水溪興建,也是目前台灣除新北市的平溪鐵路支線、新竹內灣鐵路支線外,僅存的第三條鐵路支線,而且更是南投縣境內唯一的一條鐵路。全程行車時間約45分鐘,沿途綠色隧道、清新小溪、田野風光、斷崖峭壁平均分布,景色十分優美,加上集集站、水里站、車埕站風味十足的舊車站造型,可說是懷舊旅遊的最佳經典路線。

集集線鐵道風情/kate
小鎮景觀推薦:
921震災紀念牆
位於集集鎮田寮里添興窯旁的「921震災紀念牆」,並非是真正在921地震時鎮毀的牆,而是一座陶磚構成的牆面,上面印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手印,這是協助田寮里重建的人士所留下的,手印之間還有不同形狀的樹葉,這是對綠色隧道周邊生態環境的紀錄,刻意留下的空缺部分,代表集集人心中無法磨滅的震殤與勇氣。
集集鐵路文物博覽館
這座博覽館是利用鐵路局的廠房改建而成,裡面展出集集鎮懷舊相片、當地作家陶藝展及921的震災實錄,其中有一塊大石頭據說是被地震從地底下鎮出來的,相當的吸引好奇的民眾。
環鎮觀光鐵道+自行車道
環鎮觀光鐵道指的不是南投觀光鐵道,而是集集鎮自行鋪設的輕便軌,引進蒸汽老式車頭,行駛於集集車站與明新書院之間,附近景點還有軍史公園和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最特別的是這條鐵道旁還有自行車道伴隨,遊者可以一邊追著火車、一邊享受鐵馬追風的樂趣,好不逍遙自在。
集集火車站
集集舊火車站建於1933年,當年車站採用高級的檜木搭建,純樸而堅固,許多著名的廣告片都曾出現過車站的影像,尤其車站黃昏的景象最美,可惜在921地震時車站建築震毀,取原貌、原建材、原地重新搭建,並於2002年2月復原完成,除了內部廁所不太一樣外,外貌幾乎和舊車站是一模一樣。
地震倒塌的武昌宮
位於集集鎮民生路上的武昌宮,宮內供奉玄天上帝,華麗的殿宇在921地震當晚震毀,就連香爐也傾倒躺在廟前地上,奇妙的是在寺廟面牆斷毀後,廟的屋頂卻保持原狀平行躺在地上,該地目前已劃定為震央紀念公園,震毀的廟貌也將永久保留。

水里蛇窯/Jacky
其它景觀:
●由名間到集集之間的16省道,沿途有國內著名的樟樹「綠色隧道」,這段優美的公路大部份路段與集集線鐵路平行毗鄰,經常有三五成群的學生由集集騎腳踏車或協力車在此優遊,也常有即將結婚的新人們在此拍攝婚紗照。
●綠色隧道的中段附近,有一座添興窯陶中心,設有陶藝品展售中心、陶藝教室等,遊客也可入內參觀,並動手玩玩陶藝製作。
●大眾爺祠前方的廟埕,有一株超級大樟樹,樹圍達5.6公尺,樹高25公尺,樹蔭的面積達三百坪,為全省少見的大樟樹之一。根據南投縣文獻記載,這株大樟樹的樹齡已達700年,當地居民尊稱它為「樟公」,並備香燭祈求平安。。
●集集火車站的廣場前方,展示了兩部國軍使用的M24戰車,此乃因綠色隧道附近的龍泉,有國軍的坦克研發中心。
●明新書院建於光緒8年(西元1882年),內供奉文昌帝君、制字先師、紫陽夫子等聖賢,三合院的建築在百年時光的洗禮下,顯得格外地古意盎然。另外,書院旁也佈置了農村民俗文物供遊客參觀。
●台灣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這裡原本為林務局巒大林區管理處的舊址,民國81年成立。是調查與研究及保育台灣特有或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和植物的基地,裡面也飼養、培養著一些珍貴的動植物。
●集集自行車道已非常完整,遊客可在集集火車站前租腳踏車或協力車,逐一遊賞各地點,也是一種頗為悠閒的玩法。若循14號省道直行,約10公里可抵達集集火車支線上的另一山城「水里」,位於濁水溪和支流水里溪的會流處,雖然開發比集集晚,但街區的發展卻比集集來得迅速與繁榮,密集的街屋和住家分佈在水里溪兩岸,也成為附近鄉鎮農產的集散地。
●水里蛇窯水可同時讓100個人在陶藝教室中捏陶,另外也可在拉坯機旁由專家指導體驗拉坯的樂趣。
◎交通資訊:
1.可於鐵路縱貫線上的二水站,轉搭集集鐵路支線的火車抵達集集站;或者從台中火車站搭乘往車埕的火車。
2.可由台中、南投搭乘往水里的客運,在集集街區下車。彰化地區的民眾可在員林、二水、竹山搭乘往水里的員林客運,同樣是在集集街區下車。
3.若自行開車前往,走中山高的駕駛人可在台中交流道或南屯交流道出高速公路,若走第二高速公路可在沙鹿或龍井交流道出高速公路,行經台中市區又轉銜接74號省道(中彰快速道路),到達彰化過了芬園至草屯交流道再接上中二高,續南行於名間交流道下高速公路,進入3丙省道而抵達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