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港之旅(二)觀光與美食兼具的南方澳漁港
By 旅遊王編輯組, TravelKing
更新時間:2018/9/6

與蘇澳港相連的南方澳是台灣最大的陸連島,南方澳漁港三面環山,海岸景觀主要為海岬、海岸岩礁、海蝕洞等奇妙的地形,南方澳地形隱蔽且近漁場,為天然良港,也是東部遠洋漁業的重要基地。

南方澳漁港/Eva隨手拍
南方澳漁港位於蘇澳鎮的蘇澳港內,為東部遠洋漁港重要基地;南方澳漁港三面環山,天然地形相當隱蔽,又近漁場,堪稱是最自然的良港,南方澳漁港和對面的島,以沙洲相連形成一個天然屏障,每到酷夏刮起西南勁風時,船隻便可進港避風,故昔日有『南風澳』之稱;南方澳漁港的漁場漁群種類繁多,尤其是鯖魚,故有鯖魚的故鄉之稱。自1997年舉辦「鯖魚節」之後改為「鯖魚祭」,至今已成為南方澳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節慶活動。
🐟 南方澳鯖魚祭
活動日期:2018/9/15
活動內容:南方澳漁港街巷踩街之後到內埤沙灘舉辦鯖魚火化祭典
🐟 南方澳鯖魚祭
活動日期:2018/9/15
活動內容:南方澳漁港街巷踩街之後到內埤沙灘舉辦鯖魚火化祭典

各種新鮮海產都有/xcatx
海鮮快炒,現貨嘗鮮
南方澳中有三個漁港:第一漁港,即『南方澳漁港』,於日據時代所建,是南方澳最早期的漁港,漁港對面的南天宮則為當地的信仰中心,而南方澳漁港的底端則有許多快炒店、海產店等,讓民眾能一嚐新鮮的海味;第二漁港,即『內埤漁港』,於民國44年興建,為三個漁港中最小的,每天的下午3點至5點,會有各地湧來的魚販在市場中叫賣,遊客也可加入行列,以便宜的價格就可以買到新鮮的海鮮。
第三漁港,興建於民國54年,相對於前二個漁市場,位在第三漁港邊的第三漁市則顯得冷清多了,目前供大型圍網漁船及遠洋漁船停泊,在這裡的漁船靠岸後,漁獲是以箱來計算,直接以小貨車載走,因此遊客平時難得在第三漁港看到魚;除了豐饒的漁業發展之外,珊瑚加工業也曾在這個小漁港盛極一時,後來因採收過度逐漸沒落,但目前港邊道路上依舊留有數家珠寶珊瑚,琳琅滿目供遊客細選精品。
南方澳中有三個漁港:第一漁港,即『南方澳漁港』,於日據時代所建,是南方澳最早期的漁港,漁港對面的南天宮則為當地的信仰中心,而南方澳漁港的底端則有許多快炒店、海產店等,讓民眾能一嚐新鮮的海味;第二漁港,即『內埤漁港』,於民國44年興建,為三個漁港中最小的,每天的下午3點至5點,會有各地湧來的魚販在市場中叫賣,遊客也可加入行列,以便宜的價格就可以買到新鮮的海鮮。
第三漁港,興建於民國54年,相對於前二個漁市場,位在第三漁港邊的第三漁市則顯得冷清多了,目前供大型圍網漁船及遠洋漁船停泊,在這裡的漁船靠岸後,漁獲是以箱來計算,直接以小貨車載走,因此遊客平時難得在第三漁港看到魚;除了豐饒的漁業發展之外,珊瑚加工業也曾在這個小漁港盛極一時,後來因採收過度逐漸沒落,但目前港邊道路上依舊留有數家珠寶珊瑚,琳琅滿目供遊客細選精品。

南方澳跨港大橋/Eva隨手拍
著名地標—南方澳跨港大橋
南方澳漁港為南方澳的發展重地,南方澳市區依碼頭環繞而成,以往從北岸到南岸,都要繞過一大圈,但是自從圓弧形跨海大橋在1998年完工,成為亞洲第一座單樑懸吊式鋼橋,白色的橋身、簡潔的造型,橫跨漁港航道,南方澳就形成一個圓環形狀,車行可直接環繞市區,讓居民及遊客方便許多,而跨海大橋也成了觀光景點,更是當地的驕傲。
南方澳漁港為南方澳的發展重地,南方澳市區依碼頭環繞而成,以往從北岸到南岸,都要繞過一大圈,但是自從圓弧形跨海大橋在1998年完工,成為亞洲第一座單樑懸吊式鋼橋,白色的橋身、簡潔的造型,橫跨漁港航道,南方澳就形成一個圓環形狀,車行可直接環繞市區,讓居民及遊客方便許多,而跨海大橋也成了觀光景點,更是當地的驕傲。

佔地寬廣的武荖坑曾舉辦綠博/Eva隨手拍
蘇澳必遊景點-蘇澳冷泉,武荖坑
全世界有冷泉的國家除義大利威尼斯外,另一個便是台灣了。蘇澳冷泉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屬單純碳酸泉,泉溫約攝氏21度左右,水質清澈透明,可飲可浴,是台灣唯一的碳酸氫鈣泉。
曾是舉辦宜蘭綠色博覽會場地的武荖坑地勢平坦開闊、大片蒼翠的草坪與完善的休閒設施,還有夏季才開放的淺水河道,非常值得親子同遊。
延伸閱讀
全世界有冷泉的國家除義大利威尼斯外,另一個便是台灣了。蘇澳冷泉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屬單純碳酸泉,泉溫約攝氏21度左右,水質清澈透明,可飲可浴,是台灣唯一的碳酸氫鈣泉。
曾是舉辦宜蘭綠色博覽會場地的武荖坑地勢平坦開闊、大片蒼翠的草坪與完善的休閒設施,還有夏季才開放的淺水河道,非常值得親子同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