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之旅(二)观光与美食兼具的南方澳渔港
By 旅游王编辑组, TravelKing
更新时间:2018/9/6

与苏澳港相连的南方澳是台湾最大的陆连岛,南方澳渔港三面环山,海岸景观主要为海岬、海岸岩礁、海蚀洞等奇妙的地形,南方澳地形隐蔽且近渔场,为天然良港,也是东部远洋渔业的重要基地。

南方澳渔港/Eva随手拍
南方澳渔港位于苏澳镇的苏澳港内,为东部远洋渔港重要基地;南方澳渔港三面环山,天然地形相当隐蔽,又近渔场,堪称是最自然的良港,南方澳渔港和对面的岛,以沙洲相连形成一个天然屏障,每到酷夏刮起西南劲风时,船只便可进港避风,故昔日有『南风澳』之称;南方澳渔港的渔场渔群种类繁多,尤其是鲭鱼,故有鲭鱼的故乡之称。自1997年举办「鲭鱼节」之后改为「鲭鱼祭」,至今已成为南方澳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节庆活动。
🐟 南方澳鲭鱼祭
活动日期:2018/9/15
活动内容:南方澳渔港街巷踩街之后到内埤沙滩举办鲭鱼火化祭典
🐟 南方澳鲭鱼祭
活动日期:2018/9/15
活动内容:南方澳渔港街巷踩街之后到内埤沙滩举办鲭鱼火化祭典

各种新鲜海产都有/xcatx
海鲜快炒,现货尝鲜
南方澳中有三个渔港:第一渔港,即『南方澳渔港』,于日据时代所建,是南方澳最早期的渔港,渔港对面的南天宫则为当地的信仰中心,而南方澳渔港的底端则有许多快炒店、海产店等,让民众能一尝新鲜的海味;第二渔港,即『内埤渔港』,于民国44年兴建,为三个渔港中最小的,每天的下午3点至5点,会有各地涌来的鱼贩在市场中叫卖,游客也可加入行列,以便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新鲜的海鲜。
第三渔港,兴建于民国54年,相对于前二个渔市场,位在第三渔港边的第三渔市则显得冷清多了,目前供大型围网渔船及远洋渔船停泊,在这里的渔船靠岸后,渔获是以箱来计算,直接以小货车载走,因此游客平时难得在第三渔港看到鱼;除了丰饶的渔业发展之外,珊瑚加工业也曾在这个小渔港盛极一时,后来因采收过度逐渐没落,但目前港边道路上依旧留有数家珠宝珊瑚,琳琅满目供游客细选精品。
南方澳中有三个渔港:第一渔港,即『南方澳渔港』,于日据时代所建,是南方澳最早期的渔港,渔港对面的南天宫则为当地的信仰中心,而南方澳渔港的底端则有许多快炒店、海产店等,让民众能一尝新鲜的海味;第二渔港,即『内埤渔港』,于民国44年兴建,为三个渔港中最小的,每天的下午3点至5点,会有各地涌来的鱼贩在市场中叫卖,游客也可加入行列,以便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新鲜的海鲜。
第三渔港,兴建于民国54年,相对于前二个渔市场,位在第三渔港边的第三渔市则显得冷清多了,目前供大型围网渔船及远洋渔船停泊,在这里的渔船靠岸后,渔获是以箱来计算,直接以小货车载走,因此游客平时难得在第三渔港看到鱼;除了丰饶的渔业发展之外,珊瑚加工业也曾在这个小渔港盛极一时,后来因采收过度逐渐没落,但目前港边道路上依旧留有数家珠宝珊瑚,琳琅满目供游客细选精品。

南方澳跨港大桥/Eva随手拍
著名地标—南方澳跨港大桥
南方澳渔港为南方澳的发展重地,南方澳市区依码头环绕而成,以往从北岸到南岸,都要绕过一大圈,但是自从圆弧形跨海大桥在1998年完工,成为亚洲第一座单梁悬吊式钢桥,白色的桥身、简洁的造型,横跨渔港航道,南方澳就形成一个圆环形状,车行可直接环绕市区,让居民及游客方便许多,而跨海大桥也成了观光景点,更是当地的骄傲。
南方澳渔港为南方澳的发展重地,南方澳市区依码头环绕而成,以往从北岸到南岸,都要绕过一大圈,但是自从圆弧形跨海大桥在1998年完工,成为亚洲第一座单梁悬吊式钢桥,白色的桥身、简洁的造型,横跨渔港航道,南方澳就形成一个圆环形状,车行可直接环绕市区,让居民及游客方便许多,而跨海大桥也成了观光景点,更是当地的骄傲。

占地宽广的武荖坑曾举办绿博/Eva随手拍
苏澳必游景点-苏澳冷泉,武荖坑
全世界有冷泉的国家除义大利威尼斯外,另一个便是台湾了。苏澳冷泉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属单纯碳酸泉,泉温约摄氏21度左右,水质清澈透明,可饮可浴,是台湾唯一的碳酸氢钙泉。
曾是举办宜兰绿色博览会场地的武荖坑地势平坦开阔、大片苍翠的草坪与完善的休闲设施,还有夏季才开放的浅水河道,非常值得亲子同游。
延伸阅读
全世界有冷泉的国家除义大利威尼斯外,另一个便是台湾了。苏澳冷泉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属单纯碳酸泉,泉温约摄氏21度左右,水质清澈透明,可饮可浴,是台湾唯一的碳酸氢钙泉。
曾是举办宜兰绿色博览会场地的武荖坑地势平坦开阔、大片苍翠的草坪与完善的休闲设施,还有夏季才开放的浅水河道,非常值得亲子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