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鐵道文化園區

景點類別: 歷史古蹟 人氣指數:30193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二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鐵道文化館(一館)<br/> 攝影:Eva隨手拍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歷史沿革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前身為鐵道部花蓮出張所,緣起於1908年當時的日本國會核准興建花東線鐵路,因當時花東線並沒有與西部鐵路相聯,故設置出張所、警務段、工務段等如同小型鐵路局之組織,是早期花東鐵路的總指揮所,掌管負責台灣東部鐵公路工程,統籌鋪路、造橋、挖隧道、管線配置等相關工程進度。因花東線鐵路與花蓮港設立,帶動該區域政商產業蓬勃發展,直至1988年花蓮車站遷站。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區域簡介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被譽為全台僅存最完整的窄軌鐵路基地遺址,目前開放包括一館、二館,基於相同歷史背景與相關地理位置,賦予地域活化再利用觀念,設置為以多元文化休閒園區為主張之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主要的設備文物展示範圍是集中在一館與二館。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
一館為原鐵道部出張所,座落在現今花蓮客運總站旁,原本用途是提供日本工程師來台出差住宿的地方,為1932年建造的四合院型的木造建築,入口是復古印象的車站設施,中央為綠色草地與老樹,與日式辦公廳舍相互輝映營造出時光隧道,讓人回到三、四十年代的感覺;左側設有站長室,提供相關展示文物,開放體驗穿站長制服拍照;右側為展示花蓮發展理史的老照片;正廳則為西洋式尖塔型造型屋頂,提供不一樣的建築線條美感。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二館

二館與一館僅隔一條街,分為兩單位於1946興建的木造建築,房屋構造幾乎都是以卡榫工法接合,原是負責鐵路保養與治安的工務段與警務段,工務段辦公室展示當時鐵路枕木、辦公室原貌、打鐵工房設備;警務段辦公室被改為展示中心,內有電話、餐盒、制服、車票、票櫃等鐵路局相關各項細件,另有一間水泥建築的拘留所,內為兩間圍著鋼條的房間,是當時犯了偷竊、交通違規、或製造車禍等刑事案件的關閉處。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週邊介紹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包含的範圍其實很大,除一館、二館外,另有舊鐵路醫院(現石藝大街)、機工房(洄瀾之心)、舊宿舍群等陸續規劃整建修復。推薦民眾花蓮旅遊,除了鐵道文化園區外,可順道遊覽石藝大街東大門夜市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松園別館等景點,暢遊於花蓮山海之間。
鐵道一館:花蓮市中山路71號 (花蓮市舊圓環客運總站旁)
鐵道二館:花蓮市博愛街24巷35號
潘秀靜 撰文
TravelKing旅遊王盡力維持景點資料之正確性,若仍有疏漏歡迎 連絡我們

景觀特色:

為台灣僅存的舊東線鐵道基地遺址,曾是花東線鐵路樞紐的「出張所」,因花管處受裁撤而荒廢無人管理,自2002年經多人奔走積極保存後受列為花蓮縣歷史建築,並歷經長達八年的整建工程,已於2011年形成擁有鐵道一館及二館的鐵道文化園區,並開放民眾參觀。

建議停留時間:

60分鐘

營業(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8:30~12:00、13:30~17:0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03-8338061

服務設施:

20人以上團體可預約導覽。

費用簡介:

免費參觀。
◎以上費用僅提供參考,請以現場公告為準,不另行通知!

停車場:

可停放於鐵道一館外廣場或週邊停車格。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1.國道5號:由國道1號(中山高)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行駛省道台9線,經蘇花公路續行台9線於花蓮市嘉新路右轉嘉南一街,後接續行駛尚志路,右轉林森路,左轉明禮路行駛至花崗國中靠右直行軒轅路,右轉中山路見圓環即抵達鐵道一館。
2.國道5號:由國道3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蘇澳交流道下行駛省道台9線,經蘇花公路續行台9線於花蓮市嘉新路右轉嘉南一街,後接續行駛尚志路,右轉林森路,左轉明禮路行駛至花崗國中靠右直行軒轅路,右轉中山路見圓環即抵達鐵道一館。

【大眾運輸】
搭乘台鐵各級列車於花蓮車站下車後,由前站出站往左步行至花蓮客運站,轉乘花蓮客運各線班車均可前往〔舊圓環客運總站〕。

精選飯店

今古安民宿

0.3公里
花蓮市重慶路353巷30號
1,300元起

大使商務飯店

0.5公里
花蓮市中正路495號
1,200元起

旅路渡假商務旅館

0.7公里
花蓮市重慶路255號
1,700元起

經典假日飯店

2.1公里
花蓮市國聯五路139號
2,800元起

鄰近景點

彩虹夜市(原南濱夜市)

大禹街

石藝大街

花蓮車站

美崙海濱公園

慈天宮

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舊花蓮酒廠)

璞石藝文空間(璞石咖啡館)

將軍府

北濱公園

南濱觀光夜市

後山電台藝文中心

南濱公園

菁華橋

花蓮城隍廟

和平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