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蘆洲李家
原籍福建泉州的李氏家族,其先祖跟隨清代前期之移民朝來到台灣,並於蘆洲一帶落腳,最初之舊宅為中路18番之簡易茅草厝,李家第一代以李正一(公正公)先生為主,以農耕白手起家;第二代則以次子李清水(濯夫公)先生為主,除維持耕作勤儉持家更學習讀書識字,使家族農地規模壯大並由佃農成為地主,更於1860年擔任蘆洲湧蓮寺執事,專為鄉民排解糾紛,李家自此成為書香世家;而第三代李樹華(士實公)先生因十八歲便負笈從師並博學經史,三十歲即進入淡水廳之官方學校,後於1893年先後兼任安平、鳳山兩縣之儒學正堂,掌管秀才科考業務,因而讓李家成為地方上頗有名望之大家族;到了第四代由李樹華三子李雲雷(震孝公)在限學漢文的日據時代,設塾教授漢學並為蘆洲留存多本醫書、史事,而李樹華四子李雲章(倬孝公)則廣行義診,直到今日仍為蘆洲鄉民所傳頌。蘆洲李宅─建築特色
受編列三級古蹟的蘆洲李宅(李氏古宅)又名李祖厝,位於蘆洲田仔尾,約於咸豐七年(西元1857年)由李家第二代李濯夫所建,原建築為「編竹夾泥牆」式構造,後因淹水而損毀,並於在清光緒十九年(西元1893年)重建,造型樸素全宅均未使用木柱,屬磚造石構的大型家族院落,亦為三座四合院的建築合群,全厝共七廳、五十六房、一百二十個門,即民間所稱「千金譜」大厝九廳六十房格局。據聞李樹華曾以勤勞克儉及耕讀之名榮獲光緒皇帝封予「外翰」之清譽,並由清代舉人羅秀惠親題於大門門額之上。蘆洲李宅正身三進帶內外護龍之大型三合院,全宅以荷蘭式磚砌牆面及磚柱建造,並以宅屋為中心於四周植樹,是台灣傳統民宅的防禦方式之一,宅院前半月形蓮花池及小運河可通至淡水河,至今仍存,為台灣地區相當典型的傳統農村家族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