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灣吊橋(山月吊橋)之人文歷史
原名「山月橋」於日治時期是立霧溪流域最長的鐵線橋,行走於橋上俯臨立霧溪谷驚險萬分,當時奉派至太魯閣的日警又高又長的山月橋,往往心生畏懼而令人萌生辭意,因此又稱為「辭職橋」。而對於前往山月橋攬勝的遊客而言,更是一段令人難以克服恐懼的路程。目前所看到的布洛灣吊橋(山月吊橋)已經是第四代吊橋,第一代橋建於大正3年(1914年)太魯閣戰役期間,為隘勇線的一部分,從立霧溪底部越過,當時橋長154公尺,其主要目的即是為了深入立霧溪流域內的各族社,以達到治理目的;而第二代橋則是昭和5年(1930年)年12月20日竣工,橋長190公尺,橋面距離溪谷75公尺;第三代橋則於昭和16年(1941年)產金道路施工期間,因舊橋橋基龜裂而改於上游處重建。
關於布洛灣吊橋(山月吊橋)
109年8月12日開放的「布洛灣吊橋(山月吊橋)」為第四代橋,原採預約制但場場爆滿,其參觀方式經滾動檢討,太管處為有利前往遊覽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遊客能更方便安排行程,已於111年9月1日起全面開放,免預約即可於現場排隊參觀;布洛灣吊橋全長196公尺、寬2.5公尺,是太魯閣峽谷中跨距最長、與溪谷落差最大的吊橋,採單橋台單跨之不對稱設計,並設有高24公尺的《月》字型鋼構橋塔,由布洛灣遊憩區伊達斯廳旁的入口處步行至吊橋北岸平台步道全長僅500公尺,是條輪椅、嬰兒車皆可暢行的無障礙步道。※TravelKing旅遊王提醒您:
布洛灣吊橋位於燕子口最狹窄之峽谷,故出口處容易出現強陣風,參觀吊橋時務必依現場工作人員指引,於橋面上亦請勿撐傘,以防刮風造成危害。
布洛灣吊橋位於燕子口最狹窄之峽谷,故出口處容易出現強陣風,參觀吊橋時務必依現場工作人員指引,於橋面上亦請勿撐傘,以防刮風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