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教堂 簡介
位於南投埔里的紙教堂,源自於日本神戶,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發生後,由建築師坂茂設計,並在台灣921大地震後移築台灣。設計師運用紙材輕巧、組裝迅速的特性來發想,教堂外牆採用玻璃纖維浪板構築而成的長方形,內部則使用紙管搭造而成。除了紙教堂建築,周邊也有生態池、裝置藝術、作品展示及販賣部等等,打造為一個融合自然與特殊建築的生態園區。紙教堂 歷史緣由與建築特色
1995年時,日本發生芮氏規模7.2的「阪神大地震」,造成神戶地區六萬多棟房屋全毀、四千餘人罹難,伴隨而來的大火更讓當地的教會被燒毀的僅剩一尊耶穌像。滿目瘡痍的神戶地區讓建築師坂茂興起了協助重建的想法,並以紙材做為構思起點,為社區居民打造一個「集會所」。紙教堂外牆是採用玻璃纖維浪板構築而成的長方形,內部則是由長5公尺、直徑33公分、厚度15公釐的58根紙管組成,可容納80個座位,並被命名為「Paper Dome」。然而,1999年的921大地震重創了台灣中部,短短的震盪卻帶來難以估算的傷害。當時日本「神戶元氣村」的義工們在災害發生後即趕至埔里,與台灣志工一同搶救災區,後續也有許多NGO團體、日本學者來台,分享他們的重建歷程及社區經營的經驗,台日相互交流。在2005年的阪神地震10週年紀念活動後,經過兩年多的籌備與計畫,紙教堂移築台灣的想法被實現了──拆解過程迅速而簡單,五個工作天後就將所有物件打包完畢,運往台灣。
2008年,台灣更為此盛大舉辦「千人立柱」活動,邀請來自全台各地的民眾齊心合力立下紙柱,讓紙教堂再現台灣,同時也象徵著災後重建的希望與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