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港文化園區緣由
高雄紅毛港最早出現於文字記載為1892年(清光緒18年)出版之《淡新鳳三縣簡明總括圖冊》中,高雄紅毛港名稱由來有多種說法,但大抵都與荷蘭人有關,其一為清初時,荷蘭海軍特遣艦隊停泊於打狗南岸,曾與明鄭部隊交鋒,因荷軍處於下風,最後撤離打狗港南岸,而當時荷軍駐守的港口即為日後所稱之紅毛港;也有說法是,當年明鄭為防堵荷軍反攻,派兵駐紮開墾於此而得名,雖確切地點稍異,但共同原因皆與荷蘭人曾於此地活動有關,紅毛因此得名。紅毛港的興衰
高雄紅毛港位於高雄潟湖的南端,曾是日治時期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樹林,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早期為漁民帶來許多漁產資源,而自清朝以來,紅毛港則已是著名的蝦苗養殖區,最興盛時期,全台7成的蝦苗皆由此地供應,還被稱為「蝦苗的故鄉」。但隨著民國後經濟建設,紅毛港被開闢為高雄第二大港口,過度開發及海水汙染,造成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蝦苗養殖業也因汙染而衰落,美麗的紅樹林美景逐漸消失。2007年高雄市政府將紅毛港遷村,改建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留下一隅成立「紅毛港文化園區」,由原來就有的高字塔結合週邊環境資源整建而成,總面積有3.42公頃。園區展示以聚落意象,分為六大區域,並展示紅毛港人世居在此所累積下來的「潟湖」、「蝦苗養殖」、「捕烏魚與卡越仔」、「角頭廟」、「帆筏風華」五大文化特色。不僅體認紅毛港的精神,更可一窺高雄港灣文化的歷史歷程。
紅毛港文化園區六大區域
高字塔旋轉餐廳-原本的高字塔是一座信號台,建築結構如同「高」字,因此得名。如今雖已失去功用,但因其具備關鍵的象徵意義,將高字塔轉型為旋轉餐廳,成為園區內最醒目的地標。展示館-紀錄紅毛港聚落流傳下來的文史素材及生活點滴,用趣味、娛樂及故事性的互動體驗,讓遊客感受先民的開創精神,富有傳承意義。
戶外展示區-利用老房子的架構,結合仿古建築手法,重塑紅毛港聚落生活的虛擬實境,未完成的型態讓遊客輕易即可透視房子興建的過程及建材的運用,重溫紅毛港的興盛時期。
天空步道-天空步道前身是台電大林火力發電廠,橫跨於紅毛港文化園區,卸下運送煤炭的功能,搖身一變成為旅客觀看美景的最佳天空步道。
碼頭與候船室-候船室原本僅容納50人,如今擴大到能容納150人次,更特別打造三艘全新遊艇,分別命名為「海汕號」、「烏金號」及「保庇號」,提供遊客便捷的交通服務。
觀海平台-可近距離欣賞高雄港船隻、貨櫃裝卸機及工業廠房等地景,感受大船入港的強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