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簡介
位於台北萬華老舊巷弄中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是利用「剝皮寮」的舊址,以融入式的教育文化理念,作為推廣鄉土教育之園地,並將學校教育及社區文化互相結合,不定期規劃各式主題特展,再配合上剝皮寮歷史街區,發揮「歷史老街紮根教育園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的想法,辦理各項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剝皮寮地名由來
「剝皮寮」由字面上解釋,與剝樹皮、剝獸皮有關,但若以發音來研究,在清朝嘉慶4年(西元1799年)當時稱為「福皮寮」,而道光18年(西元1838年)至清朝末年改為「福地寮」,到了日據時代因發音關係,被改稱為「北皮寮」,最後音近似閩南語發音的「剝皮寮」而得名。剝皮寮歷史街區簡介
艋舺龍山寺旁的剝皮寮歷史街區,位在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口,整條街區保存了清代完整的街型、傳統居屋以及日據時代的市區改正後的立面和光復後改建的面貌,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整個建築空間,見證了當年艋舺的發展,在街區內包含了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古建築以及店家,如呂阿昌醫生宅、章太炎旅臺居所、鳳翔浴室、宋協興號、長壽號茶桌仔店、永興亭、秀英茶室、威靈壇、日祥旅社、太陽製本所等,因此蘊含了相當豐富的在地鄉土文化,是最佳的鄉土教學場所。而剝皮寮歷史街區因緊臨老松國小南側,自日據時代開始,就在都市計劃中劃入為學校用地,而民國77年又歷經徵收補償等一連串的作業,直至88年6月確定為老街保存再利用的政策並如期徵收,且以保存文化資產及用作本土文化教育的基礎重新規劃。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週邊旅遊
參觀完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後,您可順道前往步行時間不到十分鐘的艋舺龍山寺參拜,結束之後搭乘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除了能夠到西門町吸收時下年輕人的流行新知之外,還能前往日前甫開幕的京站時尚廣場,而鄰近的景點,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台北植物園、中正紀念堂、青年公園等,都是不容您錯過的好地方。- 動線一:服務台→剝皮寮歷史與建築介紹(亭仔腳)→剝皮寮的故事(1樓)→教育館(1樓)→教育館(2樓)→剝皮寮的故事(2樓)→醫療館(2樓)→醫療館(1樓)
- 動線二:服務台→剝皮寮的故事(1樓)→教育館(1樓)→教育館(2樓)→剝皮寮的故事(2樓)→醫療館(2樓)→醫療館(1樓)→剝皮寮歷史與建築介紹(亭仔腳)
- 動線三:服務台→醫療館(1樓)→醫療館(2樓)→剝皮寮歷史與建築介紹(亭仔腳)→剝皮寮的故事(1樓)→教育館(1樓)→教育館(2樓)→剝皮寮的故事(2樓)
- 動線四:服務台→教育館(1樓)→教育館(2樓)→剝皮寮的故事(2樓)→醫療館(2樓)→醫療館(1樓)→剝皮寮歷史與建築介紹(亭仔腳)→剝皮寮的故事(1樓)
(1)館內嚴禁攜帶食物、飲料、吸煙、嚼口香糖、寵物及相關危險物品,並請共同維護秩序及清潔。
(2)參觀當日如遇無可抗拒之災害或臨時要務,中心得視情況改期或取消活動。
(3)其他未盡事宜按中心相關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