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以北有天后宮,南據地藏王廟,代表鹿港南北一司天、一司地的聚落族群信仰觀。地藏王廟初為一草廬小廟,乾隆二十二年自四川天竺尊巖迎請地藏王金身奉祀後,香火逐漸鼎盛,於是地方人士乃倡言重修。嘉慶二十年,八郊重建天后宮,尚有餘款,乃撥款改建地藏王廟,成為今日我們所見到的建築。
地藏王廟格局為兩殿兩廊式,正殿供奉地藏王菩薩,左右邊龕配祀境主尊神及註生娘娘。三川殿面寬三間,無龍柱,正殿前帶軒作為拜亭。廟中存有嘉慶年間的地藏王神像,光緒四年的『天竺尊嚴』匾,及右側壁上嘉慶二十三年所立的『重興敬義園捐提碑記』。
地藏王廟平時只開右門以供民眾進出,初一、十五或地藏王菩薩、註生娘娘、境主尊神的誕辰才會打開中門讓民眾進入祭拜。而一年之中,只有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才會把廟門大開,並舉行隆重的祭典儀式。
在地藏王廟前的有一顆樹高約9公尺、胸徑3公尺、胸圍6.1公尺、樹冠幅約50平方公尺,樹齡約有二百五十年的老榕樹又稱羅漢樹,據說「地藏王菩薩」是屬於陰陽神,所以當初這棵榕樹是以榕樹枝倒著種的,故俗稱「倒頭榕」,屬於「陰樹」。依廟方人員說老榕樹的母樹部份已經枯死,目前存活的是以前由樹幹垂下的氣根所長成的新株部分結合成新的大樹幹,盤纏交錯極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