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簡介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簡稱科教館)成立於民國45年,在民國92年間由南海學園舊址搬遷至士林新館現址,館舍規模擴大了20倍;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提供中小學科學展覽、台灣國際科學展覽、各類科教研習活動、大眾科學講座、行動科學館巡迴教育等各種科學活動,讓民眾能夠了解科學新知及增廣見聞,以向外延伸、永續發展的目標為民眾服務,配合生動活潑的軟體活動、先進完善的硬體環境讓民眾都能不虛此行。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樓層主題及展館配置
科教館挑高10層,大廳自然採光且明亮,各樓層及展館配置如下:1. B1 科學展演探索基地─全新完工的探索基地,設有「小黑盒沉浸式劇場」,以及多功能教室/科學教室、餐飲商場及團膳區。。
2. 1F 服務大廳─抬頭可見亞洲獨樹一樓的「空中腳踏車」,並設有服務中心、售票處、哺集乳室、賣店區。
3. 2F 展廳入口/休憩區─結合科學展示、藝術文化、餐飲的複合式空間,以及通往3樓以上展廳之驗票入口。
4. 3F 科學探索區─以創新工作坊及科技為主軸,規劃包含「敲敲打打工作坊」、「從我到我們—人體奧妙展」、「設計我們的世界科技性別化創新」等展示區。
5. 4F 生物多樣性展示區─設有「HOMING找家:生物多樣性常設展」及「環境探索角」兩個展區,以及不定期推出的特展。
6. 5F 物質科學展示區─「科學遊戲世界」、「探索物理世界」及「探索化學世界」三個展區,讓參觀者動手操作並理解科學原理;還有定期推出活動與課程的「極大極小劇場」與「未來廚房」;更可於「溫暖小池塘」體驗互動遊戲,而熱門且刺激的「空中腳踏車」也設於此樓層。
7. 6F 物質科學展示區─由「奇妙的數學世界」與「探索我們的地球」兩大展區,讓參觀者從基礎科學體驗開始,了解數學奧妙與地球形成歷史和台灣地質,東側的「半導體未來館」也不要錯過。
8. 7F 特展區─佔地1700多坪,設有三間特展室,定期展出最新互動性展覽。
9. 8F 特展區/博物館之橋─除特展區外,還有橫跨8樓至9樓的「博物館之橋」,連結物理、力學原理與設計美學,為台灣首座鋼木混合室內橋。
9. 10F 屋頂花園─擁有多元功能,涵蓋「多功能教室」、「實驗花園」、「生態花園」、「蜂花園」等教育空間,更設有能以360度視野觀察城市的「城市之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