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發跡簡介
發跡於霧峰(古稱阿罩霧)的林家,在日治時代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台灣五大家族,自19世紀中期林家掌握台灣中部大面積的田地,曾協助官府平定太平天國、參與中法戰爭,擁有數千精良兵勇與樟腦特賣權等特權,是清治時代台灣社會最有影響力的家族之一。林家宅園在1858年在林文察參與平定小刀會獲官職後,方興建宮保第主屋;於1864年林奠國、林文明參與平定「戴潮春之亂」獲軍功後,開始興建頂厝景薰樓前落;後因林文察戰死由朝廷追贈太子少保,1870年才由林朝棟興建現有宮保第規模,此時也是霧峰林家發展最鼎盛的時期。關於霧峰林家宅園
霧峰林家宅園已獲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包含萊園〔詳細介紹請見霧峰林家花園(萊園)〕、頂厝系統與下厝系統〔詳細介紹請見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等三大區塊。頂厝系統簡介
頂厝系統最早的建築為草屋型式,後人進行改建,分為景薰樓、蓉鏡齋、頤圃與新厝等建築;景薰樓由1864至1866年間開始興建,至1899年完工分為三落,第一落設有景薰門樓,每落分為正身、內外護龍,後樓為最具特色的建築,建築特點採背側土埆壁、正面出步起的雙層隔樓的作法,另有垂花門銜接穿心廊的獨立廊院;後在1915年因地震受創而修建,加入日式風格的建築影響。1887年興建蓉鏡齋作林家族學學堂,為單一院落建築,有仿孔廟而設的半月池、又稱百龜池與山門設計,日治時期為教授漢文與詩學之處。至於頤圃,本為穀倉及客房所在,1906年由林家後人整理為遍植菊花的嬉遊之處而得此名,1909年更改建為不同於其他建築的二層式洋樓,1920年建一、二進護龍,正身延遲至1930年方完工;921地震時受影響,於2006年12月修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