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峰林家发迹简介
发迹于雾峰(古称阿罩雾)的林家,在日治时代与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并列为台湾五大家族,自19世纪中期林家掌握台湾中部大面积的田地,曾协助官府平定太平天国、参与中法战争,拥有数千精良兵勇与樟脑特卖权等特权,是清治时代台湾社会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之一。林家宅园在1858年在林文察参与平定小刀会获官职后,方兴建宫保第主屋;于1864年林奠国、林文明参与平定「戴潮春之乱」获军功后,开始兴建顶厝景熏楼前落;后因林文察战死由朝廷追赠太子少保,1870年才由林朝栋兴建现有宫保第规模,此时也是雾峰林家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关于雾峰林家宅园
雾峰林家宅园已获内政部指定为国定古迹,包含莱园〔详细介绍请见雾峰林家花园(莱园)〕、顶厝系统与下厝系统〔详细介绍请见雾峰林家宫保第园区〕等三大区块。顶厝系统简介
顶厝系统最早的建筑为草屋型式,后人进行改建,分为景熏楼、蓉镜斋、颐圃与新厝等建筑;景熏楼由1864至1866年间开始兴建,至1899年完工分为三落,第一落设有景熏门楼,每落分为正身、内外护龙,后楼为最具特色的建筑,建筑特点采背侧土埆壁、正面出步起的双层隔楼的作法,另有垂花门衔接穿心廊的独立廊院;后在1915年因地震受创而修建,加入日式风格的建筑影响。1887年兴建蓉镜斋作林家族学学堂,为单一院落建筑,有仿孔庙而设的半月池、又称百龟池与山门设计,日治时期为教授汉文与诗学之处。至于颐圃,本为谷仓及客房所在,1906年由林家后人整理为遍植菊花的嬉游之处而得此名,1909年更改建为不同于其他建筑的二层式洋楼,1920年建一、二进护龙,正身延迟至1930年方完工;921地震时受影响,于2006年12月修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