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簡介
北港朝天宮位於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是當初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北港朝天宮源自於西元1694年(清朝康熙33年),媽祖神像從福建移駕至台灣,當時只有興建一座小祠堂,歷經1730年(雍正8年)、1773年(乾隆39年)和1837年(道光17年)的增建,至清朝咸豐初年又再度擴建成為四進和東西二室的建築,雖然曾在1905年遭受大地震的摧殘,但重建後的北港朝天宮更是帶有中國傳統藝術之美,成為許多信徒朝聖的所在。在1982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制定之初,北港朝天宮即依台灣古蹟之區分,受列為省屬二級古蹟,後來於1994年第二次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之後,因應精省政策而升格為國定古蹟。
北港朝天宮-建築特色
北港朝天宮正殿奉祀媽祖,觀音殿主祀觀音菩薩、從祀十八羅漢,三官殿主奉三官大帝,文昌殿奉祀文昌帝君,聖父母殿則奉祀媽祖之父母和其兄姊,註生娘娘殿主祀註生娘娘,雙公殿奉祀土地公和境主公,開山堂則奉祀歷代住持牌位。北港朝天宮的建築具有相當大的中國傳統特色,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的規模十分寬廣,四落分別為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和聖父母殿;八殿則為三川殿、正殿、觀音殿、三官殿、文昌殿、聖父母殿、註生娘娘和土地公;一埕則是位於三川殿和龍虎門前的廟埕,還有正殿前天井、凌虛閣前天井、聚奎閣前天井、觀音殿前天井、三官殿前天井、文昌殿殿前天井和聖父母殿前天井等七院所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