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橫賞花之旅—太魯閣國家公園

從民國69年起,第一座成立的墾丁國家公園後,陸續已經成立五座國家公園,這些國家公園都有規劃遊憩點提供完整的遊憩與自然生態資訊,讓前來遊覽的遊客,不僅視覺能得到雄偉山巒群峰的享宴,心靈更能受到大自然的洗禮,同時也能在這大自然的知識殿堂獲得並了解許多寶貴的自然生態與知識,到此一遊可說是一趟的豐富之旅。
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置的遊客中心都集中於中橫公路沿線計有太魯閣、天祥與布洛灣等三處;登山活動則集中於合歡山群峰、畢祿山、羊頭山與蓮花池。

南湖主峰的杜鵑花 (圖片提供:老山羊資訊網)
當春神尚未光臨高海拔山區,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山區已進入花季,此時的花季主要集中於中橫公路沿線的遊憩據點,植物種類包含人工栽培的果樹或園藝栽培樹種;此時野生的樹種的花朵比較不顯眼,同時春季的山區經常水霧迷漫,晴天的比率相當的低,不太適合從事登山活動。
暮春初夏的高海拔山區群集杜鵑數種包含細葉杜鵑、紅毛杜鵑、玉山杜鵑與南湖杜鵑花季,比其它國家公園的族群數量高出許多,且有些山區的山坡更是一片花海直洩溪谷。
盛夏季節,最先登場的是台灣百合花季,依序是分佈於崩蹋地或溪谷的虎杖與黃菀,由於太魯閣國家公園擁有稀有植物的種類冠於其它國家公園,此時也怒放其花朵於岩屑性地表,同時高海拔山區的玉山箭竹矮叢形成的高山草原更是綠意逼人,尤其是颱風過境前後,於視野開闊的高山草原欣賞雲層的變化更是另人嘆為觀止。

南湖溪楓葉林 (圖片提供:老山羊資訊網)
入秋後,國家公園內的林道是最佳的賞楓去處,因為林道的海拔高度剛好是楓葉樹種分佈的高度,樹種包括臺灣紅榨楓、掌葉楓與尖葉楓,目前園區的林道路況以步行為主,遊客能漫步於楓紅的樹林,信手彎腰都能撿得落葉或野營於楓紅秋林,是相當的愜意的假日生活,當然能深入大甲溪上游溪谷流域則是另一種楓紅流水景觀。
深秋,高海拔山區的霜景堪稱景觀之絕,由於強勁的東北季風使的北部山區的水氣較豐沛,尤其是鋒面過境,豐沛冰冷的水霧常使得山區地表密被冰霜,甚至林木枝條結滿各式的雨淞,相當的壯觀。

南湖主峰雪景 (圖片提供:老山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