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郊山系列 ─ 菁桐古道磐石嶺
By 旅遊王編輯組, TravelKing
更新時間:2014/2/27

清朝時期先民翻山越嶺,跋涉山林,來往平溪、汐止兩地。挑扁擔運送大青、薯榔、糧食、茶、煙草、鴉片…等物質,而踏踩出來的一條山林小徑,迄今已百餘年,甚至更久遠的一條山路--菁桐古道。

遠眺山谷 / 劉家琛
菁桐古道是清朝時期先民翻山越嶺、跋涉山林,來往平溪、汐止兩地,因運送各種物資而踩踏出來的一條山林小徑,迄今已百餘年歷史。
西元1906年,平溪山區因地層探勘蘊藏豐富煤田,逐漸成為礦業重鎮,雖開闢了平溪線鐵路,但以運煤為主,菁桐古道仍是通往汐止的要道。民國六十年後,平溪通往木柵、瑞芳、汐止等各地公路相繼開通,古道不再負擔往來交通之重任,遂成為登山客尋幽探訪之徑。
西元1906年,平溪山區因地層探勘蘊藏豐富煤田,逐漸成為礦業重鎮,雖開闢了平溪線鐵路,但以運煤為主,菁桐古道仍是通往汐止的要道。民國六十年後,平溪通往木柵、瑞芳、汐止等各地公路相繼開通,古道不再負擔往來交通之重任,遂成為登山客尋幽探訪之徑。

平溪山區之層層山巒 / 劉家琛
1911年(明治44年)平溪隸屬台北廳水返腳支廳,為實施保甲政策,將狹隘路面拓寬為六尺寬的「保甲路」,以利馬匹通行入山治理。古道原自保長坑,沿保長坑溪,東山溪岸入山,1939年(昭和14年)保長坑至石硿仔拓寬為四公尺,可通行汽車。古道沿線所望見汐止至菁桐的高壓輸配電路即為1940年(昭和15年)所完成。
菁桐古道全長約5公里,如以汐平公路的最高點磐石嶺作分界,西段屬汐止出口應在東山路仁愛橋左側,東段就從磐石嶺下平溪由二坑出口至菁桐老街。菁桐古道汐止段開發甚早,沿途多有農舍園圃與礦坑,田園景緻優美;平溪段較為原始蠻荒,景色各有千秋。
菁桐古道全長約5公里,如以汐平公路的最高點磐石嶺作分界,西段屬汐止出口應在東山路仁愛橋左側,東段就從磐石嶺下平溪由二坑出口至菁桐老街。菁桐古道汐止段開發甚早,沿途多有農舍園圃與礦坑,田園景緻優美;平溪段較為原始蠻荒,景色各有千秋。

魔神仔洞 / 劉家琛
進入平溪區境下坡而行,肉板卡、烏崎巢、雲霧谷、魔神仔洞、至菁桐坑,[肉板卡]一說是[肉崩嶺] ,昔日平溪居民多至汐止購物,夏天一大早出發離開汐止過[肉崩嶺]時,魚肉多已腐敗,故稱[肉崩嶺]。平溪段穹蒼鬱林極具挑戰性,沿途地形變化多端,平緩、陡峭、迂迴盤旋,正是登山者腳力的考驗。層層山巒、青山翠谷,植物資源豐富,原生林帶綠蔭濃密,四季的花草風情,鳥叫聲不絕於耳,頗富熱帶雨林的探險味道。基隆河源頭水淙淙,冰澈見底,頗有原始風味,遺留的礦坑口,昔時礦工家舍,礦場風味十足,引發思古之幽情,也是歲月的軌跡。沿途還有新鋪設的石階小道通往多處獨立家舍、廢礦遺址與石荀尖、薯榔尖等登山步道。古道路程汐止段約二公里、平溪段約三公里,步行全程約3小時,古道除了可作為叢林旅遊,探險、建身外,更可一探庶民生活的滄桑。
交通建議:坐火車或公車至汐止火車站轉汐平線社區巴士至終點站仁愛橋後開始健行,約10多公尺右轉東山路即是菁桐古道汐止段登山口。
交通建議:坐火車或公車至汐止火車站轉汐平線社區巴士至終點站仁愛橋後開始健行,約10多公尺右轉東山路即是菁桐古道汐止段登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