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園簡介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水蔭路、先烈路北面,是為了紀念西元1932年『一二八松滬抗日戰爭』身亡的士兵,於1933年由華僑集資所建,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園總站面積約為62000平方公里,不僅被列為中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全國省和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歷史上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也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相當盛名的旅遊景點,讓民眾的旅遊能夠增添一些歷史上的文化意義。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園-建築風格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園建築十分宏偉且莊嚴,墓道呈現南北走向是一條相當醒目的中軸線,整體建築皆以中軸線為基準,中軸線長約300公尺、寬約14公尺,中軸線中部有座花崗岩題名碑,建於1932年,高約7.7公尺、佔地約91平方公尺,為『抗日陣亡烈士題名碑』刻著1983位先烈的英名;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園主要以花崗岩石砌成的建築呈現古羅馬建築風格,包含有凱旋門、戰士墓、將士墓、抗日亭、英名碑、先烈紀念館、將軍墓、先烈紀念碑、浮雕牆和航空紀念碑等等。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園-景點介紹
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墳園中的『凱旋門』以花崗岩砌成,仿羅馬紀功式建築建於西元1932年,高約13.4公尺、寬約11公尺、佔地面積約為40.7平方公尺,門額正面鐫刻著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所題之『十九路軍抗日陣亡將士墳園』、背面鐫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所題之『碧血丹心』;『浮雕牆』由浮雕牆和廣場組成,牆面長約46公尺、高約4.6公尺,花崗石的構造佔地約為1250平方公尺,浮雕上刻著閘北巷戰、爭奪戰、敢死隊、大刀隊、陣地戰、支援前線等戰鬥場面;『戰士墓』墓區由主墓碑和墓組成,墳墓由 190座墓依次排列建造、佔地約1187平方公尺;『將士墓』和戰士墓位於東西兩側、相互對稱,佔地約1875平方公尺,北面是一座主墓碑,而在將士墓的背面為『將軍墓』,佔地約為400平方公尺,為蔣光鼐將軍和蔡廷鍇將軍的墓地,由兩個25噸自然花崗石鑿成。『航空紀念碑』紀念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空軍將士,於1987年移建於此,碑石下面刻有孫中山先生題寫的《航空救國》,而碑志刻著266名殉國殉職的航宮烈士;『先烈紀念館』位於東大門廣場,歐式風格的建築佔地約為300平方公尺,原本是祭拜英靈和臨時休息所在,1981年後歸化成為十九路軍陳列展覽館。2002年更增建紀念廣場和文化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