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风采--阳明山
By 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 TravelKing
更新时间:2013/6/7

原名为草山的阳明山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所围绕的山谷地区,以大屯火山群为主体,地质构造多属安山岩,外型为特殊的锥状或钟状火山体,构成本区独特的地质地形景观。阳明山温泉主要分布于大、小油坑、马槽、大磺嘴等地,园区内还有将壮观的瀑布及呈放射状向四方奔泻的溪流,亦是阳明山国家公园重要的景观资源。

阳明山国家公园位处台北盆地北缘,东起磺嘴山、五指山东侧,西至向天山、面天山西麓,北迄竹子山、土地公岭,南迨纱帽山南麓,面积约11455公顷。行政区包括台北市士林、北投部份山区,及台北县淡水、三芝、石门、金山、万里等乡镇之山区;海拔高度自200公尺至1120公尺范围不等。
【四季风情】
阳明山国家公园因受纬度及海拔之影响,气候分属亚热带气候区与温带气候区,且季风型气候极为明显。
春季二、三月是阳明山公园传统的花季,时届,色彩缤纷的各种杜鹃与满山遍野的绯寒樱,一扫隆冬的阴霾、单调,而将大地粧点得分外动人。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午后时有雷阵雨,雾雨初晴时,山区常可见「虹桥跨立山谷」的景致,使雨后的阳明山更加亮眼。
当秋季来临的十月份,五节芒一片随风摇曳的花海;稍晚,枫红点缀枝头,树叶片片金黄,交织成一幅盛名远播的「大屯秋色」。冬季时因受东北季风影响,阳明山区经常寒风细雨,低温高湿,云雾弥漫,别具一番景致;若遇强烈寒流来袭,七星山、竹子山、大屯山一带偶可见白雪纷飞,成为瑞雪覆盖的银白世界。
【四季风情】
阳明山国家公园因受纬度及海拔之影响,气候分属亚热带气候区与温带气候区,且季风型气候极为明显。
春季二、三月是阳明山公园传统的花季,时届,色彩缤纷的各种杜鹃与满山遍野的绯寒樱,一扫隆冬的阴霾、单调,而将大地粧点得分外动人。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午后时有雷阵雨,雾雨初晴时,山区常可见「虹桥跨立山谷」的景致,使雨后的阳明山更加亮眼。
当秋季来临的十月份,五节芒一片随风摇曳的花海;稍晚,枫红点缀枝头,树叶片片金黄,交织成一幅盛名远播的「大屯秋色」。冬季时因受东北季风影响,阳明山区经常寒风细雨,低温高湿,云雾弥漫,别具一番景致;若遇强烈寒流来袭,七星山、竹子山、大屯山一带偶可见白雪纷飞,成为瑞雪覆盖的银白世界。

【植物景观】
阳明山植物种类多达1200余种,整体植物社会受火山地质及东北季风之影响深远,冬半季的低温、高湿特质,造成部份原本栖生于2000公尺中海拔的植物,如台湾龙胆、昆栏树在此有海拔分布的「北降现象」。
植物景观大致可分为水生、草原及森林植被三大类:
水生植被以火口沼泽地、贮水池为主要分布区,而以水毛花、针蔺、荸荠、灯心草等较为常见,「台湾水韭」更为本省特有种,且仅生存于本区。
包箨矢竹及五节芒为本区草原景观之主要植被,广见于600公尺以上地区。
森林植被则以樟科植物为优势种,如红楠、大叶楠等,其他如杨桐、昆栏树、墨点樱桃亦极为常见。随著季节的更迭植物亦会更换多变的外衣,值得您慢慢品味。
【动物景观】
阳明山国家公园多样的地形及繁茂的植被,提供了各种动物绝佳的觅食、活动和栖息场所,进而孕育了丰富的动物群聚。根据调查,目前园区至少有哺乳动物18种,鸟类11O种,两栖类 21种、爬虫类 4O余种、蝶类16O种左右。
本区的中型哺乳动物以赤腹松鼠、台湾野兔、鼬獾及台湾弥猴族群数量较多,穿山甲与麝香猫仅偶可见之,而台湾弥猴与台湾小叶鼻蝠更是本区之特有种。以鸟类来说,除低海拔常见的粉红鹦嘴、绣眼画眉、竹鸡和五色鸟等优势鸟种外;少见的台湾特有种—台湾蓝鹊于区内不难见到;每年秋季的十月及春季的三月,因为候鸟过境的关系,是本区鸟种最丰富的月份,尤以赤腹鸫、树鹨最为易见;属夏候鸟的家燕、牛背鹭与中杜鹃,在每年的四月至九月,则常见于冷水坑、小油坑地区,而中杜鹃更广布于全区山林。在两栖类动物中,以台北树蛙、泽蛙、长脚赤蛙、盘古蟾蜍等族群量较大;爬虫类中,则以黄口攀蜥、印度蜓蜥、丽纹石龙子、赤尾青竹丝、花浪蛇、红斑蛇及青蛇等较为常见。
阳明山地区每届春、夏季之五月至八月,常见炫丽斑斓的蝶群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环境,尤其面天山及大屯山山区之青斑蝶类,更常成百上千地随著气流日日重复上演著群蝶飞舞的壮观景象;除了斑蝶类外,引人注目的凤蝶,本区亦有多量分布,而以大凤蝶、大红纹凤蝶、乌鸦凤蝶和黑凤蝶较为易见。夏日的蝉、秋夜的螽蟴和其他数以千计的昆虫,更丰富了阳明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
阳明山植物种类多达1200余种,整体植物社会受火山地质及东北季风之影响深远,冬半季的低温、高湿特质,造成部份原本栖生于2000公尺中海拔的植物,如台湾龙胆、昆栏树在此有海拔分布的「北降现象」。
植物景观大致可分为水生、草原及森林植被三大类:
水生植被以火口沼泽地、贮水池为主要分布区,而以水毛花、针蔺、荸荠、灯心草等较为常见,「台湾水韭」更为本省特有种,且仅生存于本区。
包箨矢竹及五节芒为本区草原景观之主要植被,广见于600公尺以上地区。
森林植被则以樟科植物为优势种,如红楠、大叶楠等,其他如杨桐、昆栏树、墨点樱桃亦极为常见。随著季节的更迭植物亦会更换多变的外衣,值得您慢慢品味。
【动物景观】
阳明山国家公园多样的地形及繁茂的植被,提供了各种动物绝佳的觅食、活动和栖息场所,进而孕育了丰富的动物群聚。根据调查,目前园区至少有哺乳动物18种,鸟类11O种,两栖类 21种、爬虫类 4O余种、蝶类16O种左右。
本区的中型哺乳动物以赤腹松鼠、台湾野兔、鼬獾及台湾弥猴族群数量较多,穿山甲与麝香猫仅偶可见之,而台湾弥猴与台湾小叶鼻蝠更是本区之特有种。以鸟类来说,除低海拔常见的粉红鹦嘴、绣眼画眉、竹鸡和五色鸟等优势鸟种外;少见的台湾特有种—台湾蓝鹊于区内不难见到;每年秋季的十月及春季的三月,因为候鸟过境的关系,是本区鸟种最丰富的月份,尤以赤腹鸫、树鹨最为易见;属夏候鸟的家燕、牛背鹭与中杜鹃,在每年的四月至九月,则常见于冷水坑、小油坑地区,而中杜鹃更广布于全区山林。在两栖类动物中,以台北树蛙、泽蛙、长脚赤蛙、盘古蟾蜍等族群量较大;爬虫类中,则以黄口攀蜥、印度蜓蜥、丽纹石龙子、赤尾青竹丝、花浪蛇、红斑蛇及青蛇等较为常见。
阳明山地区每届春、夏季之五月至八月,常见炫丽斑斓的蝶群出现在不同类型的环境,尤其面天山及大屯山山区之青斑蝶类,更常成百上千地随著气流日日重复上演著群蝶飞舞的壮观景象;除了斑蝶类外,引人注目的凤蝶,本区亦有多量分布,而以大凤蝶、大红纹凤蝶、乌鸦凤蝶和黑凤蝶较为易见。夏日的蝉、秋夜的螽蟴和其他数以千计的昆虫,更丰富了阳明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

【历史与人文】
阳明山原名「草山」,其时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所围绕的山谷地区。清光绪二十年,「草山庄」隶属淡水厅芝兰堡;日据时期属台北县、台北市;光复后,于民国三十八年成立「草山管理局」,民国三十九年,因应地方人士建议,为纪念明代哲学大家王阳明;改名「阳明山管理局」。民国五十七年台北市升格为院辖市时,本区部份划入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一名仍沿用至今。
早期硫磺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因此,硫磺矿产甚丰的阳明山区发展史乃并随硫磺的开采而展开。据记载,明时,商人即以玛瑙、手镯等物品和本区原住民换取硫磺;清康熙年间,探险家郁永河曾渡海来台采访硫磺产地,足迹达北投行义路、阳投公路纱帽桥间之大磺嘴硫气孔区;康熙以至同治,因恐民间私制火药,曾下令严禁私采,甚至定期烧山,对私采者课以重刑;直至光绪年间,刘铭传上奏,硫磺开采改为官办,才再度开禁。
采硫开禁后,七星山一带成为主要产硫中心;汉人亦因此逐渐北移,进而开发大屯山山脚及其周围;除此,客家人、福建泉、漳二州人民先后进入本区,辟茶园、种蔬果,农业活动因此兴盛。日据时代,日人在此广植黑松、相思树,并开辟温泉,兴建公共温泉浴室,为本区初现观光资源利用之始。
今日,阳明山区的农业活动已趋没落,代之而起的是极具产业观光功能的花卉栽培等精致农业。
阳明山原名「草山」,其时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所围绕的山谷地区。清光绪二十年,「草山庄」隶属淡水厅芝兰堡;日据时期属台北县、台北市;光复后,于民国三十八年成立「草山管理局」,民国三十九年,因应地方人士建议,为纪念明代哲学大家王阳明;改名「阳明山管理局」。民国五十七年台北市升格为院辖市时,本区部份划入台北市北投区,「阳明山」一名仍沿用至今。
早期硫磺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因此,硫磺矿产甚丰的阳明山区发展史乃并随硫磺的开采而展开。据记载,明时,商人即以玛瑙、手镯等物品和本区原住民换取硫磺;清康熙年间,探险家郁永河曾渡海来台采访硫磺产地,足迹达北投行义路、阳投公路纱帽桥间之大磺嘴硫气孔区;康熙以至同治,因恐民间私制火药,曾下令严禁私采,甚至定期烧山,对私采者课以重刑;直至光绪年间,刘铭传上奏,硫磺开采改为官办,才再度开禁。
采硫开禁后,七星山一带成为主要产硫中心;汉人亦因此逐渐北移,进而开发大屯山山脚及其周围;除此,客家人、福建泉、漳二州人民先后进入本区,辟茶园、种蔬果,农业活动因此兴盛。日据时代,日人在此广植黑松、相思树,并开辟温泉,兴建公共温泉浴室,为本区初现观光资源利用之始。
今日,阳明山区的农业活动已趋没落,代之而起的是极具产业观光功能的花卉栽培等精致农业。
【地质地形景观】
以大屯火山群为主体的阳明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除长白山外,另一个主要的火山分布区,地质构造多属安山岩;外型特殊的锥状或钟状火山体,及火山口、火口湖,构成本区独特的地质地形景观。
本区喷气孔与温泉主要分布于北投至金山间之「金山断层」周边;它们的形成,在于地表水下渗地底,被地下热源加热后,再由地壳裂隙冒出地面,形成火山活动的特殊景观;区内的大、小油坑、马槽、大磺嘴等地,都可见到强烈的喷气孔活动;而分布于园区内的多处温泉区,更早已远近驰名。
除上述火山及地热活动等景观外,园区内特殊的矿床、壮观的瀑布,及呈放射状向四方奔泻的溪流,亦成为阳明山国家公园重要的景观资源。
以大屯火山群为主体的阳明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除长白山外,另一个主要的火山分布区,地质构造多属安山岩;外型特殊的锥状或钟状火山体,及火山口、火口湖,构成本区独特的地质地形景观。
本区喷气孔与温泉主要分布于北投至金山间之「金山断层」周边;它们的形成,在于地表水下渗地底,被地下热源加热后,再由地壳裂隙冒出地面,形成火山活动的特殊景观;区内的大、小油坑、马槽、大磺嘴等地,都可见到强烈的喷气孔活动;而分布于园区内的多处温泉区,更早已远近驰名。
除上述火山及地热活动等景观外,园区内特殊的矿床、壮观的瀑布,及呈放射状向四方奔泻的溪流,亦成为阳明山国家公园重要的景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