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都唐荣砖窑厂
位于三民区爱河沿岸,是高雄第一间砖窑厂,建于1899年(台湾日治时期),原名「鲛岛炼瓦工场」,在当时设有三座传统的目仔窑,会选择该处目的就是能就近取得爱河的黏土制砖,另一方面也能直接由邻近的柴山获取烧砖所需的木材;到了1913年日人于台北成立「台湾炼瓦株式会社」后,于整并全台砖窑厂时将鲛岛炼瓦工场整合为台湾炼瓦株式会社打狗工场,直到打狗更名「高雄」后,工厂也跟著改名为「高雄砖场」,并因生产所需从俗称「蒸笼窑」的一号窑开始,陆续增建了二号至六号窑并被称为八卦窑。中都唐荣砖窑厂─规模及产能最大的砖厂
扩增为六座窑的砖厂,据说是当时高雄产能及规模最大的砖厂,也经过一段繁盛时期,不过到了二次大战结束后,被政府单位接管重新编制及改组,之后又被唐荣铁工厂买下并成立「唐荣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高雄砖厂」,不料仅维持三年的光景,在爆发财务危机后由经济部处理善后并成为公营事业,由于高雄钢铁业的发展迅速,砖厂拆除原有的蒸笼窑及八卦窑中的二号、六号,并由外国技师重新打造三座「倒焰窑」,也因此增加不少收入,直到砖材需求逐年减少加上环保意识抬头,于是砖窑厂在1985年停止生产。中都唐荣砖窑厂─厂区建筑及特色
各式砖窑:
于日治时期建造的六座窑名为「霍夫曼窑」,因其外观或屋架呈现的形状,又可称做八卦窑或蒸笼窑,最初搭建的一号窑为圆形且烟囱设在窑体中间,所以称为蒸笼窑,而增建的二号至六号之窑体为环型、屋架呈八角型、烟囱设于窑体外的某一侧,故名八卦窑;目前厂区所保留的三号窑则为全台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八卦窑。
红砖事务所:
位于厂区一旁的办公室,在砖窑厂停止生产后仍使用至2002年才撤离所有员工,坐北朝南的两层楼红砖建筑,空间平面呈正方形并设有门廊、阳台,以及正面与东西两面共十扇窗,目前与八卦窑、倒焰窑及两座烟囱等同为国定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