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人气指数:86320
中央大街 摄影:馮順

中央大街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标志,是雪花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标志,是雪花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标志,是雪花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标志,是雪花
摄影:馮順

哈尔滨火车站 摄影:馮順

哈尔滨火车站
摄影:馮順

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最老的一座巴洛克建筑 摄影:馮順

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最老的一座巴洛克建筑
摄影:馮順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摄影:馮順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摄影:馮順

哈市街上的艺术雕塑 摄影:馮順

哈市街上的艺术雕塑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景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景
摄影:馮順

圣索菲尔大教堂 摄影:馮順

圣索菲尔大教堂
摄影:馮順

圣索菲尔大教堂 摄影:馮順

圣索菲尔大教堂
摄影:馮順

马迭尔宾馆卖的好吃面包 摄影:馮順

马迭尔宾馆卖的好吃面包
摄影:馮順

飞龙宴 摄影:馮順

飞龙宴
摄影:馮順

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 摄影:馮順

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景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景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波斯特酒店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波斯特酒店
摄影:馮順

哈尔滨火车站 摄影:馮順

哈尔滨火车站
摄影:馮順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摄影:馮順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摄影:馮順

哈尔滨 的中东铁路.jpg 摄影:馮順

哈尔滨 的中东铁路.jpg
摄影:馮順

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的著名冰棒 摄影:馮順

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的著名冰棒
摄影:馮順

哈尔滨 摄影:四川旅遊信息網

哈尔滨
摄影:四川旅遊信息網

太阳岛2 摄影:葉靜瑩

太阳岛2
摄影:葉靜瑩

冰雪大世界2 摄影:葉靜瑩

冰雪大世界2
摄影:葉靜瑩

冰雪大世界1 摄影:葉靜瑩

冰雪大世界1
摄影:葉靜瑩

太阳岛3 摄影:葉靜瑩

太阳岛3
摄影:葉靜瑩

哈尔滨市的标志,是雪花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标志,是雪花
摄影:馮順

哈尔滨的中央大街 摄影:馮順

哈尔滨的中央大街
摄影:馮順

哈尔滨啤酒是中国最老牌的啤酒 摄影:馮順

哈尔滨啤酒是中国最老牌的啤酒
摄影:馮順

太阳岛1 摄影:葉靜瑩

太阳岛1
摄影:葉靜瑩

中央大街<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标志,是雪花<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标志,是雪花<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火车站<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最老的一座巴洛克建筑<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工业大学<br/> 摄影:馮順
哈市街上的艺术雕塑<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景<br/> 摄影:馮順
圣索菲尔大教堂<br/> 摄影:馮順
圣索菲尔大教堂<br/> 摄影:馮順
马迭尔宾馆卖的好吃面包<br/> 摄影:馮順
飞龙宴<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的防洪纪念塔<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景<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市的波斯特酒店<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火车站<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工业大学<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 的中东铁路.jpg<br/> 摄影:馮順
中央大街马迭尔宾馆的著名冰棒<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br/> 摄影:四川旅遊信息網
太阳岛2<br/> 摄影:葉靜瑩
冰雪大世界2<br/> 摄影:葉靜瑩
冰雪大世界1<br/> 摄影:葉靜瑩
太阳岛3<br/> 摄影:葉靜瑩
哈尔滨市的标志,是雪花<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的中央大街<br/> 摄影:馮順
哈尔滨啤酒是中国最老牌的啤酒<br/> 摄影:馮順
太阳岛1<br/> 摄影:葉靜瑩
中国和北方的强大俄国,交手了一百多年,留下许多令人扼腕的历史,交手的过程中,不是割地赔款,就是领土被长期侵略,俄国人也在中国留下一座纪念城市,就是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

哈尔滨城是中国最有俄罗斯味道的城市,或许它在过去的殖民历史是悲凉的,但从今天旅游价值来说,却是异国风情浓厚的地方,这就是哈尔滨的旅游资源。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所在地,这座城市算起来还很年轻,从有人在此地聚集、开垦,到演变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仅有一百多年时间,和众多大陆著名的省会城市,动不动就上千年历史相比,哈尔滨仅能算是「小老弟」。

追溯哈尔滨的历史,要提到历史上有名的「中东铁路」,1896年5月,俄国利用中国清朝政府,派遣李鸿章前往莫斯科的机会,和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同意俄国将西伯利亚大铁路延伸到中国的东北,这条铁路历史上称「中东铁路」。铁路工程始于1897年,大批不同国籍的工程人员进入东北地区,包括俄国人、日本人、德国人、法国人和瑞士人等等,其中,俄国人占最多,近2万人。

第一批来到哈尔滨的俄国人,开始建立小聚落,当时住在哈尔滨附近的是满人,他们称此地Haobin,意思是「扁岛」,因为这个靠近松花江的地方,举目所见都是沼泽地,小岛,非常荒凉。俄国人在建造铁路过程中,为了酿酒,在此地建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就是今天哈尔滨的发源地,在哈尔滨市内有个区叫「香坊区」,就是早年小镇所在地,也是哈市最老的行政区。中东铁路在1903年通车后,哈尔滨的人口愈来愈多,许多俄国人也和中国人通婚,有了第二代、第三代,这些混血儿轮廓鲜明,男的高大,女的美丽,哈尔滨人管称第一代的俄国移民叫「老毛子」,第二代叫「二毛子」,第三代叫「三毛子」,以此类推。俄国人除了在哈尔滨留有后代,也在宗教上留下了一座建筑恢宏的「圣索菲亚教堂」,这是一座东正教堂,位于今天哈尔滨市的闹区,看到这座教堂,顿时间会让人从中国跨越到莫斯科广场,有时空交错的感觉。

和中国许多城市相比,哈尔滨虽居北方,紧邻俄国,却是一座从来没有建过城墙的城市,因为它是北方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立的城市,当然用不著建城墙去阻挡侵略者,反而是敞开双手欢迎移民者。在哈尔滨移民最多的年代,是在中东铁路完工后的20世纪初,据统计,当时有33个国家16万个侨民住在哈尔滨,此地还设有16个国家的领事馆。

在哈尔滨市的邮政街,有一家叫波斯特 (POST)的四星级旅馆,饭店内收藏了许多20世纪初,在哈尔滨生活的外国移民使用的东西,小到烟斗、照相机,大至冰箱、脚踏车,让许多游客能重温哈尔滨这段很特别的历史记忆。走在哈尔滨的街上,也可以看到许多巴洛克的建筑,这都是移民文化的珍贵遗存物。
旅游王编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