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山生态保护区
位于计划区之东北端,东以狭长之海岸地带濒临太平洋,西侧约以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五十六等国有林班地范围为界,南接佳乐水游憩区,北面以太平山及其附近之山脊、山沟为界,面积计5587.05公顷。全区之地型地势大体上以太平山、南仁山、万里得山、出风山、满州山、猪月劳束山间之主山脊线向东西两面倾斜,坡度陡峻,兼备丘陵、山谷、沼潭、溪流、山坡、草原等变化多端之地型地势。 本区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罕见人迹,除南山路之洼地为管理处管有之南仁湖外,其余地区均属国有林班地,小部份地区已遭滥垦或改植人造林外,多为浓密原始林所覆盖,其间孕育着上千种植生与各类野生动物,每年十月则有大批灰面鹫在此过境,景观壮丽。完整之动物相及珍贵之植群,除富于学术研究价值外,并可以供环境教育及景观欣赏使用,是垦丁国家公园之精华所在。
地理位置
位于计划区之东北端,东以狭长之海岸地带濒临太平洋,西侧约以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五十六等国有林班地范围为界,南接佳乐水游憩区,北面以太平山及其附近之山脊、山沟为界,面积约计5800公顷。
地形地势

南仁山生态保护区,为垦丁国家公园所辖,地理位置于屏东县满州乡境内,占地面积约5800公顷,为一天然热带季风林雨林,是国内少数仅存之低海拔原始林。全区之地型地势大体上以太平山、南仁山、万里得山、出风山、满州山、猪月劳束山间之主山脊线向东西两面倾斜,坡度陡峻,兼备丘陵、山谷、沼潭、溪流、山坡、草原等变化多端之地型地势。
自然资源
本区由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罕见人迹,除南山路之洼地为管理处管有之南仁湖外,其余地区均属国有林班地,小部份地区已遭滥垦或改植人造林外,多为浓密原始林所覆盖,其间孕育着上千种植生与各类野生动物,每年十月则有大批灰面鹫在此过境,景观壮丽。完整之动物相及珍贵之植群,除富于学术研究价值外,并可以提供环境教育育及景观欣赏使用,是垦丁国家公园之精华所在。
占地广达五千八百多公顷之南仁山生态保护区,保留了台湾仅存的低海拔原始森林。海拔526公尺之万里得山为本区之最高点,次高点则为479公尺高之南仁山;每年十月至来年三月之东北季风,对于南仁山区的植物生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迎风面的植被组成,以壳斗科、茶科、冬青科和八角茴香科为主,树型较低矮,属于亚热带或温带常绿阔叶森。这些科的植物在台湾中北部多分布在海拔一千公尺处,而在南仁山区则仅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下即出现。另外,真菌类也有342种,其中担子菌300种,子囊菌42种。

另外,真菌类也有342种,其中担子菌300种,子囊菌42种。而在背风溪谷区,则以茜草科、大戟科及桑科等植物为主,具有支柱根、板根、干生花及木质藤本等近似热带雨林的特征。 根据有限之调查发现,此地区计有八十种鸟类,二十四种蛇类,十三种蜥蜴守宫,十二种鱼类,十九种蛙类,十一种哺乳类,五种龟鳖、16目77科416种昆虫(其中鞘翅目117种、鳞翅目118种),而蝴蝶则有7科65种之多、溪蟹--等等,故以动物种类而言,本区为垦丁国家公园之精华所在。
南段则落于全新世海阶上,由公路向海方向延伸,在宽约100公尺的横越面上可以见到现代冲积层覆盖在全新世之珊瑚礁上,其宽度大约50公尺,临海面则为宽约50公尺密布海蚀沟的裙礁地形,海蚀沟间则杂有珊瑚骨骼、礁岩之砾石及粗粒之贝壳砂。 在地质上,香蕉湾生态保护区位于低洼之构造地带、高渗透率之砂丘覆盖及多孔隙之珊瑚礁岩,因此泉水丰富(著名之香蕉湾涌泉即是),加上地形陡峭难行不利开发,或许这就是此区域海岸林硕果仅存之最大原因。
南仁湖
南仁山属低海拔的丘陵地,在部分较开阔的盆地,因缺少出水口,就形成小型的湖泊或沼泽,此即所谓的南仁湖,其包括三大水域:中央水域、独立南仁湖及入口处之宜兰潭或称南仁古湖,总面积约28公顷。
植被压缩现象
南仁山区的森林在很短的距离内,因海拔高及坡向的局部差异,造成森林植群在组成、密度及形相上都有很明显的差异,虽然海拔高度最高为526公尺,但却有中海拔1500公尺左右的植物种类,出现在这里;生态学家乃将此种温带、亚热带与热带森林呈现压缩植被带而同时存在的现象,称为植被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