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生態保育規劃
人類是自然界的一個族群,需要有健全穩定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供應,才能維持高生活水準,並持續生存與繁衍後代,生態保護區的設定,則是達成上訴需求極具效率的方式之一,而為達與自然環境和平共存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提供學術研究,建立長期生態監測系統,以瞭解自然資源之變遷,乃為生態保護區設立之重要工作之一。
本國家公園共劃分陸域生態保護區五處:分別為香蕉灣、南仁山、砂島、龍坑及社頂高位珊瑚礁(編號自生一至生五),面積共計6218.68公頃,佔陸地面積34.39﹪。 海域生態保護區共四處:(編號自海生一至海生四) 面積474.72公頃,佔海域計畫總面積3.13%。

陸域生態保護區

【香蕉灣生態保育區】
位於船帆石與香蕉灣間之海濱地帶,瀕臨南灣海域,全區均為國有林班地,面積計28.48公頃。擁有珍貴之海岸林及大型高位珊瑚礁岩,富於學術研究及觀賞價值... 更多香蕉灣生態保育區資訊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
位於計畫區之東北端,東以狹長之海岸地帶瀕臨太平洋,西側約以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五十六等國有林班地範圍為界,南接佳樂水遊憩區 ... 更多南仁山生態保護區資訊

【砂島生態保護區】
砂島海灘,擁有極珍貴的『貝殼砂』,其組成沙粒甚為均勻,係海洋中之貝殼長期受到海水侵蝕,被擊碎研磨而成晶瑩明亮之細沙,隨海流漂洋過海沖至砂島內構成 ... 更多砂島生態保護區資訊

【龍坑生態保護區】
龍坑地區為綿延之群狀珊瑚礁,隔著狹窄的陡坡及懸崖,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由於重力及海浪之衝擊,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而呈絕佳的崖崩景觀。面積計61.67公頃。

【社頂高位珊瑚礁 生態保護區】
本地區環繞著現有之墾丁森林遊樂區,大部份土地均為林業試驗所之試驗林地,小部份為國有林班地,面積計有538.48公頃,其地形係由中央高地向四周傾斜之丘 ... 更多社頂高位珊瑚礁生態保護區資訊
海域生態保護區
海生一 生態保護區
位於大平頂台地崖西側,下水崛至萬里桐間之海域,海水清澈,海底地形富於變化,巨大礁石林立,間有深溝及裂谷,形成懸崖絕壁、峽谷隧道等奇特景觀。全區遍布生長良好之各類石軟珊瑚、成叢的海扇、海柳及群游的珊瑚礁魚類等,此外各種貝類及海百合、海藤、海鞭等分布亦多。本區適於潛水活動,東北季風盛行時節,因位居避風地帶,對潛水活動之影響不大,面積計149.06公頃。
海生二 生態保護區
位於關山高位珊瑚礁岩西側至白沙鼻間之海域,海底景觀雄偉,有石洞、隧道、拱門、峽谷等各種海底地形,且水質清澈,各種石、軟珊瑚生長甚密,珊瑚礁魚類、貝類及海百合、海星等均相當豐富。本區適合海底攝影及冬季之潛水活動。面積計63公頃。
海生三 生態保護區
即船帆石南側經香蕉灣至砂島間之海域,海底地形為狹長帶狀之裙礁而被浪渠或沙溝分隔成許多塊狀珊瑚礁,礁石底質地段,石、軟珊瑚之生長良好,呈群聚型態尤其各種蕈狀珊瑚之分布甚多,珊瑚礁魚類、貝類亦很豐富。面積計87.12公頃。
海生四 生態保護區
即風吹砂以南至龍坑間之海域,海底多大塊礁石、地形富於變化,石軟珊瑚在礁石表面生長,甚為密集,而以軟珊瑚類為主,尤其獨立礁附近,多大型魚類,景觀至為出色,面積計177.91公頃。
資料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