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山生態保護區
位於計畫區之東北端,東以狹長之海岸地帶瀕臨太平洋,西側約以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五十六等國有林班地範圍為界,南接佳樂水遊憩區,北面以太平山及其附近之山脊、山溝為界,面積計5587.05公頃。全區之地型地勢大體上以太平山、南仁山、萬里得山、出風山、滿州山、豬月勞束山間之主山脊線向東西兩面傾斜,坡度陡峻,兼備丘陵、山谷、沼潭、溪流、山坡、草原等變化多端之地型地勢。 本區由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罕見人跡,除南山路之窪地為管理處管有之南仁湖外,其餘地區均屬國有林班地,小部份地區已遭濫墾或改植人造林外,多為濃密原始林所覆蓋,其間孕育著上千種植生與各類野生動物,每年十月則有大批灰面鷲在此過境,景觀壯麗。完整之動物相及珍貴之植群,除富於學術研究價值外,並可以供環境教育及景觀欣賞使用,是墾丁國家公園之精華所在。
地理位置
位於計畫區之東北端,東以狹長之海岸地帶瀕臨太平洋,西側約以四十二、四十四、四十五、四十七、四十八、五十六等國有林班地範圍為界,南接佳樂水遊憩區,北面以太平山及其附近之山脊、山溝為界,面積約計5800公頃。
地形地勢

南仁山生態保護區,為墾丁國家公園所轄,地理位置於屏東縣滿州鄉境內,佔地面積約5800公頃,為一天然熱帶季風林雨林,是國內少數僅存之低海拔原始林。全區之地型地勢大體上以太平山、南仁山、萬里得山、出風山、滿州山、豬月勞束山間之主山脊線向東西兩面傾斜,坡度陡峻,兼備丘陵、山谷、沼潭、溪流、山坡、草原等變化多端之地型地勢。
自然資源
本區由於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罕見人跡,除南山路之窪地為管理處管有之南仁湖外,其餘地區均屬國有林班地,小部份地區已遭濫墾或改植人造林外,多為濃密原始林所覆蓋,其間孕育著上千種植生與各類野生動物,每年十月則有大批灰面鷲在此過境,景觀壯麗。完整之動物相及珍貴之植群,除富於學術研究價值外,並可以提供環境教育育及景觀欣賞使用,是墾丁國家公園之精華所在。
佔地廣達五千八百多公頃之南仁山生態保護區,保留了台灣僅存的低海拔原始森林。海拔526公尺之萬里得山為本區之最高點,次高點則為479公尺高之南仁山;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之東北季風,對於南仁山區的植物生態,造成很大的影響,迎風面的植被組成,以殼斗科、茶科、冬青科和八角茴香科為主,樹型較低矮,屬於亞熱帶或溫帶常綠闊葉森。這些科的植物在台灣中北部多分佈在海拔一千公尺處,而在南仁山區則僅在海拔五百公尺以下即出現。另外,真菌類也有342種,其中擔子菌300種,子囊菌42種。

另外,真菌類也有342種,其中擔子菌300種,子囊菌42種。而在背風溪谷區,則以茜草科、大戟科及桑科等植物為主,具有支柱根、板根、幹生花及木質藤本等近似熱帶雨林的特徵。 根據有限之調查發現,此地區計有八十種鳥類,二十四種蛇類,十三種蜥蜴守宮,十二種魚類,十九種蛙類,十一種哺乳類,五種龜鱉、16目77科416種昆蟲(其中鞘翅目117種、鱗翅目118種),而蝴蝶則有7科65種之多、溪蟹--等等,故以動物種類而言,本區為墾丁國家公園之精華所在。
南段則落於全新世海階上,由公路向海方向延伸,在寬約100公尺的橫越面上可以見到現代沖積層覆蓋在全新世之珊瑚礁上,其寬度大約50公尺,臨海面則為寬約50公尺密佈海蝕溝的裙礁地形,海蝕溝間則雜有珊瑚骨骼、礁岩之礫石及粗粒之貝殼砂。 在地質上,香蕉灣生態保護區位於低窪之構造地帶、高滲透率之砂丘覆蓋及多孔隙之珊瑚礁岩,因此泉水豐富(著名之香蕉灣湧泉即是),加上地形陡峭難行不利開發,或許這就是此區域海岸林碩果僅存之最大原因。
南仁湖
南仁山屬低海拔的丘陵地,在部分較開闊的盆地,因缺少出水口,就形成小型的湖泊或沼澤,此即所謂的南仁湖,其包括三大水域:中央水域、獨立南仁湖及入口處之宜蘭潭或稱南仁古湖,總面積約28公頃。
植被壓縮現象
南仁山區的森林在很短的距離內,因海拔高及坡向的局部差異,造成森林植群在組成、密度及形相上都有很明顯的差異,雖然海拔高度最高為526公尺,但卻有中海拔1500公尺左右的植物種類,出現在這裏;生態學家乃將此種溫帶、亞熱帶與熱帶森林呈現壓縮植被帶而同時存在的現象,稱為植被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