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文化局藝文廣場
花蓮縣文化局藝文廣場 / Eva隨手拍
花蓮位於山高海闊的花東海岸,過去便以大理石材加工業而聞名,除了原有的寶石、石藝品、石材家具之外,這些年來石雕藝術創作也在此萌芽甚至日益茁壯,從一九九五年「花蓮國際藝術村促進會」首次舉辦了國際石雕藝術創作營,而後花蓮縣文化中心(現文化局)便陸續舉辦了一九九七年以及一九九九年「雕塑春天」、二00一年「磊舞山海」國際石雕藝術季,兩年一度的花蓮石雕藝術盛會已成了花蓮的招牌,也漸漸揚名於國際藝術舞台。
石雕創作原本就適宜融入於大地,未來花蓮的石雕藝術園區規劃,便是以文化局藝文廣場為中心,由點、線至面,逐步擴展全縣,期望將花蓮形塑成一座石頭藝術城市;位於花蓮港濱的花蓮縣文化局,是花蓮藝文活動的樞紐,也是石雕藝術的文化推手,長期以來已經成為一座石雕文化的花園,廿十一世紀初始更增闢了一座東南亞首創的「石藝博物館」,從石藝展示典藏到教育推廣、資訊收集,儼然成為台灣石雕藝術重鎮。
從石藝博物館可透視玻璃帷幕外的「你來廣場」,遠處是蔚藍的太平洋海岸,每當旭日東昇,就會映照著海岸路旁及園區內國內外名家的石藝創作,而石博館旁的水池平台則是廣場與館舍間的接環,藉由水與石的優美結合,呼應博物館內精彩的雕刻展示,也驕傲的向世人展現花蓮美麗的石頭藝術;而環繞一旁的演藝廳、文物陳列館、圖書館,好像是環手簇擁著園區內的各式藝術品一般,不管您是來欣賞音樂會、展覽,或是看書看畫、慢跑運動,人們遊賞其間,坐臥跑跳,處處都有石雕藝術品相伴,既可遠觀又可近玩,花蓮人懂得欣賞石頭之美,美麗的石頭也一直歡喜的陪伴著花蓮。
整座花蓮文化園區,任憑您從海岸路、文復路、文苑路、民權路四方角度欣賞,都會發覺文化局各館舍風姿互異的景觀,在藍天綠茵與石雕藝術的包裝下,文化局長沈中元口中的「三房兩廳」設施,正隨時向人們招手,宣示文化並不在高高殿堂之上,而是實現在一切生活當中,文化局可以像是您家裡的書房,或是製造精神糧食的心靈廚房,四季晨昏,這裡都是一個能讓在地人或遊客充實生活、放鬆心靈的美好所在。
石雕創作原本就適宜融入於大地,未來花蓮的石雕藝術園區規劃,便是以文化局藝文廣場為中心,由點、線至面,逐步擴展全縣,期望將花蓮形塑成一座石頭藝術城市;位於花蓮港濱的花蓮縣文化局,是花蓮藝文活動的樞紐,也是石雕藝術的文化推手,長期以來已經成為一座石雕文化的花園,廿十一世紀初始更增闢了一座東南亞首創的「石藝博物館」,從石藝展示典藏到教育推廣、資訊收集,儼然成為台灣石雕藝術重鎮。
從石藝博物館可透視玻璃帷幕外的「你來廣場」,遠處是蔚藍的太平洋海岸,每當旭日東昇,就會映照著海岸路旁及園區內國內外名家的石藝創作,而石博館旁的水池平台則是廣場與館舍間的接環,藉由水與石的優美結合,呼應博物館內精彩的雕刻展示,也驕傲的向世人展現花蓮美麗的石頭藝術;而環繞一旁的演藝廳、文物陳列館、圖書館,好像是環手簇擁著園區內的各式藝術品一般,不管您是來欣賞音樂會、展覽,或是看書看畫、慢跑運動,人們遊賞其間,坐臥跑跳,處處都有石雕藝術品相伴,既可遠觀又可近玩,花蓮人懂得欣賞石頭之美,美麗的石頭也一直歡喜的陪伴著花蓮。
整座花蓮文化園區,任憑您從海岸路、文復路、文苑路、民權路四方角度欣賞,都會發覺文化局各館舍風姿互異的景觀,在藍天綠茵與石雕藝術的包裝下,文化局長沈中元口中的「三房兩廳」設施,正隨時向人們招手,宣示文化並不在高高殿堂之上,而是實現在一切生活當中,文化局可以像是您家裡的書房,或是製造精神糧食的心靈廚房,四季晨昏,這裡都是一個能讓在地人或遊客充實生活、放鬆心靈的美好所在。
地址:
交通資訊:
花蓮縣立文化中心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