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點
潭柘寺
潭柘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群峰環列的潭柘山山腰,因山上有龍潭、柘樹而得名。北京有句諺語:先有潭柘寺,後有幽州城(北京城 ),足見該寺歷史的悠久。潭柘寺始建于晉代,原名嘉福寺,唐代名龍泉寺,金皇統時改名大萬壽寺,明天順元年(1457年)複名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稱岫雲寺,其名稱更迭頻繁,但俗名潭柘寺卻流傳遐邇。現存建築為明、清兩代遺物。殿堂依山勢而建,成階梯形,層層升高,錯落有序。東西配殿相輔,古樸雄奇,環境優雅,山間清泉流水、翠松蒼柏,古人有潭柘奇秀,甲於天下之說。
全寺分東西中三路。中路有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已 不存)、毗盧閣等。大雄寶殿為黃瓦重簷廡殿頂,氣勢軒昂。毗盧閣踞寺最高點,登閣遠眺如入畫境。東路由庭園式建築組成,有方丈院、延清閣和萬歲宮、太后宮等,碧瓦朱欄,修竹挺秀,清泉潺潺,幽雅別致。院內有流杯亭一座,亭呈方形,綠琉璃瓦四角攢尖頂。四周有坐凳欄杆,地面為漢白玉石砌,上鑿一蟠龍形水渠,引水入渠中。西路有戒壇、楞嚴壇(已不存)、觀音殿等,莊嚴肅穆、瑰麗堂皇。
寺外有安樂延壽堂,寺前有上下塔院,有金、元、明、清各代塔群數十座,玲瓏多姿,是歷代有名的方丈及禪師的墓地,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大師的墓塔也在這裏。三聖殿東側的帝王樹,是株銀杏樹。高30多米,樹圍達6-7米,綠蔭如蓋。相傳植於遼代,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清高宗封它為帝王樹。西側的一棵,枝幹叢生,傳說每出一帝,樹就增生一千,故名配王樹。
全寺分東西中三路。中路有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已 不存)、毗盧閣等。大雄寶殿為黃瓦重簷廡殿頂,氣勢軒昂。毗盧閣踞寺最高點,登閣遠眺如入畫境。東路由庭園式建築組成,有方丈院、延清閣和萬歲宮、太后宮等,碧瓦朱欄,修竹挺秀,清泉潺潺,幽雅別致。院內有流杯亭一座,亭呈方形,綠琉璃瓦四角攢尖頂。四周有坐凳欄杆,地面為漢白玉石砌,上鑿一蟠龍形水渠,引水入渠中。西路有戒壇、楞嚴壇(已不存)、觀音殿等,莊嚴肅穆、瑰麗堂皇。
寺外有安樂延壽堂,寺前有上下塔院,有金、元、明、清各代塔群數十座,玲瓏多姿,是歷代有名的方丈及禪師的墓地,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妙嚴大師的墓塔也在這裏。三聖殿東側的帝王樹,是株銀杏樹。高30多米,樹圍達6-7米,綠蔭如蓋。相傳植於遼代,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清高宗封它為帝王樹。西側的一棵,枝幹叢生,傳說每出一帝,樹就增生一千,故名配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