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紋面民族--泰雅族】

依各種可靠的證據,泰雅族約在六千年前左右就居住台灣本島了,屬南島語系之南島民族。 族人傳說中較流傳的發祥地有三:因泰雅族有分賽考列克群、澤敖列群、賽德克群等三群的傳說,各群祖先傳說的起源如下:賽考列克群是來自今之南投縣仁愛鄉瑞岩之裂石;澤敖列群是來自今之大霸尖山;賽德克群來自今之能高山南峰的白石等等的所謂高山說。

紋面民族泰雅族

分佈
花蓮縣的泰雅族瑟奇克曲族,目移居主木瓜溪、立霧溪等新天地後渡過安定的兩百多年的高山生活,建立了一一八杜部落,後因人多耕地小,向東至沿海、南至木瓜溪、萬里溪,北至和平溪等擴展生存空間而與他族的互動漸繁雜。

於民國三年至二十五年間日本為控制族人被迫下山遷至花蓮縣惟有的秀林、萬榮、卓溪三個山地鄉吉安鄉部分。 分佈於秀林鄉和平村(和中、和仁)、崇德村、富世村(西寶)、秀林村(杜博閣)、景美村(三棧)、佳民村(大山)、水源村、銅門村、文蘭村(米亞灣、重光)等九村。萬榮鄉西林村、見晴村、萬榮村(鳳林山)、明利村(上明利、馬太鞍)、紅葉村(西寶)等五村。卓溪鄉立山村、崙山村,吉安鄉慶豐村、福興村、南華村(博愛新村)等部分。人口約兩萬一千餘人。

物質生活

族人以農工為主,種玉米、花生、地瓜、蔬果及配合推廣高經濟農作物等。農閒時打零工或非技術性之勞力獲取工資。其他食、衣、住、行等均趨向現代化。傳統以種小米、玉米、地瓜、芋頭及漁獵野菜採集的生活。衣物以傳統織布線條、圖案,技巧最特殊,配上珠貝、動物角、牙、皮、毛等更完美。木、竹、藤製等手工藝品精巧實用。有半穴式或石板、木皮、竹、茅等房間居住。

社會制度

以父系成家族或血族,父子連名,散居在安全的高山地區,傳統部落設發令(言)人,即族長,下有長老、祭司等。訂立生活禁忌,與他部落聯盟,守望相助,防衛安全,嚴守禁忌,規範行為,共祭共獵,同負罪責,同享苦樂等強化部落組織。唯目前已實施民主的社會制度。

宗教信仰

紋面民族泰雅族

泰雅族人以崇拜祖靈為其宗教信仰,尊重大自然界生命、天地萬物,與天人合丁現象,凡事皆依祖靈之旨意而行,訂各種生活規範、倫理道德、禁忌與祭節,特別表現在日常生活的禁忌規範最顯著,且要求嚴格。祖靈祭為重要祭典,一年一祭,兩年大祭,平時家祭,祈求歷代祖靈們(含外族靈魂)保佑平安,農獵豐收,幸福快樂。惟目前絕大部分信天主教、基督教或其他宗教。

文化特色

泰雅族是台灣原住民惟一紋面的民族,紋面係成人、美觀和榮耀的表徵。其次是傳統織布技巧,圖案及配飾非常精巧優異,樂器則以木琴、竹製口簧琴最獨特。

資料來源: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