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Louvre Museum
羅浮宮Louvre Museum-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劉家琛

羅浮宮簡介

羅浮宮位於法國法蘭西島的首都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始建於西元1793年原本是法國的皇宮,今日已成為羅浮宮博物館,收藏著大約40萬件的藝術作品,涵蓋古埃及、希臘、古東方、美術工藝、繪畫和雕塑等等門類,是法國王室和共和政府歷經數千數百年的努力才造就如此規模,成為法國文化的旗鑑、歐洲規模最大的宮殿群、全球博物館的精神地指標;羅浮宮最著名的莫過於玻璃金字塔,是1989年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的羅浮宮擴建工程,是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所設計,在羅浮宮的入口處便可看到這個精神地標。

羅浮宮-建築歷史

羅浮宮建築群並非在同時間完成,初建於12世紀末期由腓力二世主導,起初做來防禦外辱的城堡,用來存放皇家的財產、珠寶和武器,14世紀查理五世搬遷至此,成為第一位居住於此的法國國王,此後至1546年的弗朗索瓦一世才又返回羅浮宮住,便下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依照文藝復興風格改建,在往後4 年修建今日羅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ée),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過世後其母卡特琳•德•美第奇則致力於修建杜伊勒里宮和杜伊勒里花園;之後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則修建連接羅浮宮與杜伊勒里宮的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在西元1624年命令建築師將羅浮宮的東立面依照法國古典主義風格改建,1682年將法國王宮移往凡爾賽宮再度終止羅浮宮的擴建工程,路易十四並將雕塑學院、法蘭西學院、繪畫、紋章院和科學院移入羅浮宮內,並邀請伊些學者和藝術加入住。 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雖提出拆除羅浮宮的計劃,但因為資金龐大無法負荷,羅浮宮因此保留下來,法國大革命時羅浮宮成為開放的博物館。拿破崙上位後對羅浮宮進行大規模的擴建,在面向里沃利林蔭路建造北翼建築、和卡魯索凱旋門成為杜伊勒里宮的正門,拿破崙三世修建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後便已完成羅浮宮建築群;但在1871年巴黎公社失敗,杜伊勒里宮和羅浮宮面臨祝融肆虐,杜伊勒里宮完全焚毀和羅浮宮僅毀損花廊和馬爾贊長廊部分建築,而後來的第三共和國時期便將杜伊勒里宮廢墟拆除大致完成今日羅浮宮格局。

羅浮宮博物館

羅浮宮博物館內可分為幾個參觀區域,展示內容相當多樣化,有『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蘇利庭院』(Sully Wing)和『德農庭院』(Denon Wing);『黎塞留庭院』展示著東方的文物和文化,包含雕塑作品和伊斯蘭文物,也有中世紀法國的油畫和德國、尼德蘭和佛蘭德斯油畫;『蘇利庭院』展覽上古埃及、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希臘的文物與雕塑;『德農庭院』則擁有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和上古羅馬雕塑作品,也有不少的中世紀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油畫。此外,羅浮宮內還有雕刻部門和繪畫部門,展示著名的Virgin of Isenheim和Diana of Anet、The Slaves雕塑作品,繪畫則從14世紀開始到19世紀的作品都有,舉凡達文西、奇瑪布依、安格爾等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皆有在此展出,讓羅浮宮博物館成為世界聞名的博物館勝地。
林夢真 撰文
地址:

法蘭西島巴黎市

交通資訊:
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