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景點
桃園-壽山巖觀音寺
壽山巖觀音寺沿革
壽山巖觀音寺俗稱「嶺頂觀音媽廟」,始建於乾隆7年(1742年),由當地村民與沙彌順寂創建,初期只有草房規模,供奉觀音菩薩。乾隆28年(1763年)村民感謝菩薩讓妻子順利生產,建茅屋名為「三草庵」,為最初壽山巖雛型。至乾隆60年(1795年)台灣總兵感謝菩薩保祐平定匪亂,發起捐錢蓋廟,於1797年完成正殿,定名為壽山巖。後經多次增建至現今規模,成為台北、桃園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目前已列為台灣三級古蹟,龜山壽山巖地名的由來
壽山巖位於桃園市東北角,銜接新北市,以龜崙山為界,龜山早期稱龜崙社,因山丘狀如龜形,龜的頭部位於半嶺處,頂部為龜背,還有兩隻後腳,因此又稱為龜崙頂。因早期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聚居於此,龜「社」原住民語發為「山」,後定名為龜山。而壽山巖位於龜的右後腳處,又因龜有長壽之意,早期俗名為「壽山巖寺」,今統稱為「壽山巖觀音寺」。旅遊王編輯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