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仙区的地理位置
甲仙区位於高雄市东北部,东经120.34度、北纬23.05度,东隔玉山山脉紧临六龟区和桃源区、南与杉林区、西以大乌山分水岭与台南市南化区毗邻、北接那玛夏区(原三民乡),东西宽约5.3公里、南北长约22.61公里,总面积约为124.0340平方公里;甲仙区平均海拔约为252.06公尺,四面环山地形大部分已山地为主、平原甚少,南北两端有楠梓仙溪流经境内,小林段层所形成的河谷地形延续治杉林区、旗山区至□浓溪,成为高屏溪。
甲仙区的历史发展
甲仙区的历史发展大至上从清朝年间开始,约在干隆元年(西元1736年)有一名叫甲仙的人来到此地开垦,便以其名称为地名,逐渐地有各地的闽粤人来到此地开垦定居,由於甲仙地理位置偏僻且交通不便,农业是当地居民主要的生活产业;西元1895年甲午战争台湾割让给日本后,甲仙地区虽属於台南府县管辖但抗日活动频仍,1897年隶属於台南市蕃薯寮厅,1901年为楠梓仙溪东里,后来台湾总督府於此设置阿里关警察派出所实施高压统治,1905年疟疾大肆流行,由於甲仙地区遍布樟林因此约有2000多名日人钱喜至此创立『台湾制脑拓殖会社』,并将阿里关庄更名为甲仙埔区;1902年将甲仙埔区更名为阿里关支厅并增设阿里关、东大邱园警察派出所和小林驻在所,1903与阿猴厅合并并更为甲仙埔支厅,1920年台湾总督府实施地方自治废区更为甲仙庄、隶属於高雄州旗山郡,至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光复后废庄改乡成立高雄市甲仙区并下辖东安村、西安村、和安村、大田村、宝隆村、关山村和小林村等7个村落至今。
甲仙区-甲仙化石馆
甲仙化石馆展出约有3000多件的化石,例如恐龙化石、三叶虫、鱼类化石等等提供民众一个认识及观赏化石的管道,是一个颇具教育意义的博物馆,由曾德明先生及前乡长林理杰先生所创办;甲仙化石馆所展出的主要是台湾内海的生态遗迹,展出的年代从新生代的始新世到全新世,包括甲仙所产的中新世化石,及其他各地的化石,在其众多的化石中,其中以贝类化石为主轴,共有五种,分别为甲仙翁戎螺、矢部火焰明海扇蛤、牛角江瑶蛤、环纹满月蛤及高丽花月蛤。
甲仙区旅游
来到甲仙区除了前往甲仙区著名旅游景点甲仙化石馆以外,像是楠梓仙溪、六义山登山步道、石矶谷瀑布、甲仙公庙、镇海古军墓、白云仙谷、甲仙公园和小林公廨等等旅游景点,也别忘了品尝甲仙著名的芋头料理、竹笋料理和好吃冰凉的芋仔冰。